■吴军
大量阅读的重要目的,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选择阅读的材料,最有效地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门学问。
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曾经告诉我,他上过杨振宁先生开的文献阅读课。当时杨先生年纪已大,只传道,不教具体知识。但是张教授觉得那门课对他的帮助特别大,因为杨先生讲的是如何培养阅读物理学文献的品位。杨振宁先生讲,一个人习惯读什么样的物理学论文,决定了他在物理学领域能走多远。能够在众多论文中迅速找到那些品位高的,是成功的第一步。而满足于随便找到一些论文就读,或者看到一个热门的课题就去研究,那论文写得再多,也只能是二三流的研究者。
物理学论文离普通人有点远,但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境——要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当然,能找到行家给自己讲讲是最省力的办法,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阅读了。如何省时省力地通过阅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是很现实的需求。今天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的知识体系时,不仅时间少,而且往往会选择困难。这个时候该读什么呢?这就让我想起了杨振宁先生所说的“品位”。
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第一步是从阅读“正统”文献或作品开始。所谓“正统”,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行业被主流认可的,它们提供了一个基准线。之后的阅读,都是在基准线上做修改。比如,地外生命在今天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就说了,为什么天体物理学家总是按照地球的标准寻找外星生物?什么宜居带、固态行星和液态水,都是地球生物必需的条件,但宇宙那么大,完全可能有不同形态的生命存在。这种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我们已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并非只适用于地球,它们是我们理解生命的基准。如果抛弃这些基准,不限制搜索的条件,不仅成本过高,成功率也会变低。
那么,应该看哪些正统的学习材料呢?如果你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且有时间、有能力,那第一步应该是读教科书。如果你想学习物理学,那牛顿的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的电学方程、焦耳等人的热力学理论就是正统,从它们入手了解物理学是最为便捷的;如果你想对金融领域有比较完整的了解,那我推荐美国高中的大学预修课程教材,也就是坎贝尔·R.麦克康奈尔等人合著的《经济学》;至于人文学科,它的基准线也许不太容易找,但是依然要有。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世界史,那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说实话,这本书在细节上有很多错误,比如对于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这本书是这样分析的:秦人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秦人最早用骑兵取代战车;秦占领了四川产粮的大平原;秦的统治者是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应用法家学说,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
但事实上,根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大量使用铁制兵器的国家是齐国和燕国,秦国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青铜器;而用骑兵取代战车,最早是从赵国开始的。此外,商鞅变法的作用被放在了最后,而且斯塔夫里阿诺斯还没有明确讲到这次变法,这也和事实不符。但即便如此,《全球通史》依然是一本不错的正统读物,它能让你从全球的角度来观察、了解人类的整个历史。
至于今天被很多人用来获取信息的互联网,从上面寻找好内容的成本太高。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入门之前、还无法判断孰优孰劣的时候,一旦把旁门左道的内容当作主流来读,品位就很难提高了。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新星出版社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