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脏病患者认为,冠心病和感冒一样,如果难受的症状消失了,就代表病好了。这是一个错误且十分危险的想法。很多心脏病患者就是因为这种观念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猝死。
曾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剑突下间断疼痛约1个多小时,患者以为是胃不舒服,吃了胃药,躺在床上休息了半天,第二天症状消失了,患者自认为病好了,可到晚上就出现了呼吸困难、无法入睡等症状,等到早上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中的一根主支发生了堵塞,加之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已经彻底坏死。由于心梗面积过大,患者还出现了喘憋、不能平卧等心衰症状。其实,如果该患者发病时能迅速就诊,接受支架治疗开通血管,不仅能减少心肌坏死程度,更能有效避免心衰的出现。
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时,心肌供血减少,心肌通过神经传递出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但是,由于心肌供血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存在,心肌会逐步恢复供血,症状也会随之消失。但这仅仅是症状消失,冠脉的狭窄病变却是永久性的,并且每一次症状发作,都意味着病情的持续加重。当狭窄超过一定限度(75%~100%),就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梗死后的心肌十分脆弱,一旦出现破裂,可能会导致猝死。
总而言之,心脏不难受了和病好了没有联系,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如果能在心肌梗死早期(12小时之内)及时接受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治疗(即下支架),就有逆转心肌坏死的可能。
(《中国家庭报》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