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

    鲁迅作品的自我评价

    《 文摘报 》( 2021年04月15日   06 版)

        鲁迅作品累累,可直接评述自己的文字却寥寥。较完整的自评,是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这是以选者身份动笔的,所以连自己的名字也不回避:

        “在这里(《新青年》)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绍介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L.Andreev)式的阴冷。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此后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微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如《肥皂》,《离婚》等,但一面也减少了热情,不为读者所注意了。”

        “新文学运动”初期,倡言者众,可能拿出的实际创作,却非常有限。所以,对于自己作品的成就,鲁迅也不避言:“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何能取得这样的结果,鲁迅指出是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这段自评较他人的研究来得细致,鲁迅说自己思想和艺术来源于外国作家果戈理、尼采、安特莱夫,但又表明自己摆脱外国作家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表达也是相当自信的。

        (《人民政协报》4.8 杨建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