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4月10日 星期六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没那么大

    《 文摘报 》( 2021年04月10日   06 版)

        17世纪望远镜出现之后,人们发现太阳的表面经常出现黑色的斑点——黑子,它们是日面上温度略低从而显得比周边更暗的区域。184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施瓦贝最早发现太阳黑子的数目大约有着11年的周期变化。后来,天文学家们确认这个周期性现象与太阳的活动有关,并把1755年记为第一个太阳活动周的起点。从那时起算到现在,2019年年底开启的是第二十五个太阳活动周。

        一个太阳活动周的长度为7~14年,平均约为11年。每一轮都开始于太阳活动最弱的时候,随后慢慢增强,大约五六年后达到峰值,然后再慢慢转弱,直到下一个周期。

        在太阳活动极大的年份,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性事件大大增加,爆发时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高速等离子体云侵袭地球,会直接影响现代人类的生活。例如破坏卫星以及卫星上的仪器、干扰无线电传播、使卫星定位/导航产生误差,甚至还可能导致宇航员受到辐射伤害。在高纬度地区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极光,电力系统可能受到影响。好在这些爆发事件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9世纪的英国天文学家蒙德等人在总结历史数据时,指出公元1645—1715年,在太阳上几乎没有观测到任何黑子。这段时期后来被称为“蒙德极小期”,当时恰逢全球气温下降,欧洲的主要河流结了冰,粮食歉收,出现饥荒。在中国,饥荒可能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蒙德极小期”曾引发了关于太阳安静导致地球降温的猜测。但现在的主流研究认为,太阳活动与当时的气温降低并没有明显联系,至少不是主要原因,降温可能来自于火山活动的增加和海洋环流的变化等。而且历史上也出现过太阳活动较弱而地球气温升高的例子。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太阳活动也不是背后的“主谋”。根据全球气候机构2021年年初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9摄氏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了1.2摄氏度,仅最近40多年以来就上升了0.8摄氏度。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幅,在活动极大期和极小期只相差0.15%左右,不会产生这么明显的持续性温度变化。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太阳活动对平流层以外的气候有什么影响,例如地表温度、降雨量或风向等并没有显示出与太阳活动周的相关性。

        (中国科技网 3.23 李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