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俄等世界大国对战略环境中的“灰色地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利用“灰色地带”展开战略博弈与对抗,使“灰色地带”成为大国角力的重要战场。利用“灰色地带”,美俄等世界大国采用混合战争技术实施强制遏制战略,可以在不爆发常规战争、不引起国际社会激烈反应的情况下对敌对国家施加巨大影响。可以说,“灰色地带”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
早在美国2010年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就使用了“模糊的灰色地带”的说法,指既不完全是战争、也不完全是和平的安全挑战。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2015年发布了题为《灰色地带》的白皮书,将“灰色地带”定义为发生在“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和内部的、处于战争与和平传统二元对立之间的竞争性互动”。美国学者研究认为,“灰色地带”战略竞争具有在利益和能力上的非对称性、在信息和规范上的模糊性、在行为方式上的渐进性三个显著特征。
根据不同的战略目标以及对手的响应程度,大国“灰色地带”行动强度分高中低三种态势,但总体看,核心都是利用目标国家的“软肋”,采取模糊隐蔽的战术行动,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降低对手的响应速度,迫使其接受“既成事实”,实现增量收益,最终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效果。
大国“灰色地带”行动的首要特征是将军事力量运用的范围和强度控制在战争门槛之下,即行动烈度和要素均低于诱发对手军事响应的阈值,其核心目的是在避免发生直接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己方的行动范围和影响力。一方面通过非战争行动试探对手底线,另一方面通过前沿常态接触探明对手在战略指导、行动样式、环境装备等方面的特点规定,为深化军事斗争做充分准备。
“灰色地带”行动核心内涵是通过渐进方式抵消对手相对优势,慑止对方军事行动能力,迫使竞争对手陷入两难境地,若采取军事行动可能被指违反国际法发动战争,若不采取行动将被迫接受现状,造成政治上不利的既成事实进而改变双方竞争态势。
(《光明日报》3.28 马锋 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