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一场会;会一散,扔一半。参加会议时,多少人曾不经意这么做过?
关注瓶装水10年的环保组织“水卫士行动”,曾多次与文旅部门联合测算瓶装水的浪费情况。以商务会议较为密集的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接待会议人数1723.8万人次。据此估计,按70%的人次饮用瓶装水、次均饮用1瓶水计算,每年会议使用瓶装水超过1200万瓶。以10%的浪费率估算,仅北京一年便浪费100多万瓶“半瓶水”,全国保守估计在千万瓶以上。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天津一家瓶装水公司总经理张征说,以包括循环利用的全流程计算,每1吨瓶装水一般需耗费1.3吨原水。千万瓶瓶装水浪费的背后,是更加惊人的水资源浪费。
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庆宣介绍说,每一处矿泉水水源地,都是由地质工作者勘查、相关部门审批后才确定的,国家对矿泉水水源地也有严格的保护。每一瓶矿泉水背后都是一个天然生态基地,浪费一滴都很可惜。
近年来,业内开始尝试大瓶换小瓶。不过,记者走访的酒店中只有一家提供小瓶水。消费者也不愿意购买小瓶水。以一款知名品牌瓶装水电商平台售价为例,24瓶550毫升的大瓶水售价为27.9元,而24瓶330毫升小瓶水售价为26.5元。多花1.4元可以多买近一半的水,肯定大瓶更受欢迎。生产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成本和售价差不多,生产小瓶水还要更换生产线,企业不愿意改。
很多消费者浪费“半瓶水”的一个原因,是担心跟别人喝的水搞混。事实上,早在2014年,“瓶装饮用水消费者识别要求”就写进了国家标准——“鼓励通过打码、印制、连接、粘贴、喷涂或其他方式,在容量小于600毫升的瓶装饮用水包装上设置使消费者能够辨认自己饮用产品的数字、文字、图形、符号或用于标记的涂层、区域等”。然而,出于成本考虑,加上只是推荐性条款,生产企业不愿意增加这样的标识。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3月23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我国近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喊渴”。节水优先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也事关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新华每日电讯》3.22 刘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