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3月27日 星期六

    古人的吐槽大会也很红火

    《 文摘报 》( 2021年03月27日   05 版)

        柳敬亭

        综艺节目《吐槽大会》的第五季已经播出,脱口秀演员们的现场吐槽也越来越辛辣,尤其是随着赛制的变化,为了给自己所在的队伍抢夺冠军,脱口秀演员们几乎拿出了自己的绝技,吹拉弹唱都给用上了。其实呀,这一幕早在古代就发生过。

        汉代的吐槽大会

        为了节目效果,吐槽大会不再拘泥于原本的赛制,上场吐槽的脱口秀演员们的表现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某脱口秀演员,他最擅长的是一边弹吉他一边吐槽,往往他一出场,现场的气氛立刻就会被带动起来。其实他的这个表现形式在秦汉时期被称之为“说唱”。早在秦汉时期,说唱也是一个正规职业,即“俳优”。“俳”表示诙谐滑稽的表演,“优”代表的是演员。“俳优”,顾名思义,主要是指以言语技能见长、表演夸张滑稽的男性艺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东汉击鼓说唱俑,他就是典型的俳优形象。他打扮俏皮滑稽,左臂抱着一个圆鼓,右臂高高扬起鼓槌,显然这是在工作中的俳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东汉击鼓说唱俑真实存在过,他一边敲圆鼓,一边嘻嘻哈哈地说唱,是不是像极了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吐槽现场?

        秦汉时期的俳优吐槽起来,那可真是全场炸裂。比如有一个俳优叫优旃,他本是秦国人,在秦二世被杀后,他就归顺了汉朝。优旃吐槽非常舍得“放梗”,他的段子都非常高级,甚至有的段子是现场发挥,还能拉上群演。早在秦始皇时期,某天宫中设宴款待,不巧下起了暴雨,而侍卫们却只能淋雨站岗,这不是摆在眼前的吐槽素材么?于是优旃跑去跟侍卫们商量:“假如你们不想淋雨站岗,一会儿我叫你们,一定要大声回答我。”侍卫们自然是答应了。

        随后,优旃就去了酒宴,见大臣们都在给秦始皇祝酒,于是他靠近栏杆大声喊道:“侍卫们!”侍卫们立刻答应“有”,优旃开始了他的吐槽:“你们这些侍卫长得这么高大,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最多也就是有幸露天淋雨。而我们这些天生身材短粗的人却可以在大殿内休息,人生真是一场戏……”此时坐在主咖位上的秦始皇脸上挂不住了,毕竟这吐槽得实在是狠,于是他准许侍卫们减半值班,从此可以轮流换岗。

        对于优旃如此高级且有内涵的吐槽段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赞他:“善为笑言,然合於大道。”不是为了吐槽而吐槽,而是在吐槽中蕴含大道理,为他人解决问题,优旃的吐槽果然舍得放梗,段子还高级。

        宋代的吐槽演员都是兼职

        说起宋代的吐槽大会,那表现形式可真是多,毕竟宋代人最喜欢发明创造,尤其是上场的脱口秀演员们,完全打破了之前的条条框框。舞台上不再是男脱口秀的天下,许多女性也参与在了其中,他们被称之为“说话伎艺”。有意思的是,这些脱口秀演员们还不是专职,他们在舞台之外,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或是光鲜的社会地位。

        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以及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中就记载了一大串北宋汴京的说话伎艺名家。此时有人要吐槽了:这花名册有啥好看的?看一个人的名字没意思,但一大群人组成的名字就有意思多了。比如有的名家叫“周大辩(和尚,一作春辩)”“戴书生”“陆进士”“陈小娘子”“酒李一郎”“铁刷汤”“猪儿头”“江鱼头”……从他们的名字里可以看出,在宋代喜欢“说话”的百姓可真多,有书生、和尚、人妻、官员、卖酒的、卖猪的、卖鱼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群人在一个舞台上吐槽起来,还怕没有内容?还怕没有“爆梗”?恐怕台下的观众“灯”都得拍烂了!

        与我们现代的吐槽大会一样,宋代的脱口秀演员们上场前也得先写稿子,也就是“话本”。话本的创作过程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根据流传的故事,整理成话本,然后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巧,再仔细揣摩现场观众的心理与反应,将故事重新加工,最后创作为节目的脚本。另一种与我们现代的吐槽大会完全接近,宋代的吐槽大会也有编剧组,叫“书会”,专门为脱口秀演员们编写话本,脱口秀演员们在表演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话本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明末清初的吐槽大王

        在宋代吐槽大会“说话”艺术的影响下,明清两个朝代的吐槽大会自然是越办越红火,这体现在一些明清的小说里,常常会有描写吐槽大会的情节,比如《挂枝儿》《客座赘语》《儿女英雄传》《水浒全传》等等。小说中不仅写了吐槽大会的现场氛围、演员们的表演,作者甚至还脑洞大开,写了观众与脱口秀演员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不过,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也是脱口秀演员,他的表演场场精彩,句句爆梗,被当时的文人墨客写在了不同的文学作品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柳敬亭。

        柳敬亭所处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大概是青春痘太多留了疤,他有一个外号叫“柳麻子”。据史料记载,其实柳敬亭不姓柳,他是因为年少时刁钻古怪不讲理,触犯了刑法,为了逃命,所以改姓,他原本该叫“曹麻子”。这样的一个其貌不扬的叛逆少年,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了一篇小品文《柳敬亭说书》,吴伟业、黄宗羲为他写了传记《柳敬亭传》,阎尔梅写了《柳麻子小说行》,朱一是写了《听柳生敬亭词话》,余怀在《板桥杂记》中也写到了他……由此看来,柳敬亭的确够专业,也颇有观众缘。

        据载,柳敬亭在南京爆火,他一天只演一场,票价是一两银子,即使再有身份地位的人,想看一场柳敬亭的表演也得提前十天预约,可谓一票难求。大概是一线脱口秀演员,柳敬亭吐槽大会的专场对观众要求很高,众人必须安静地听他说,如果发现有人窃窃私语、打哈欠、伸懒腰、脸上露出倦怠感,柳敬亭立刻就会停止表演。脾气这么大,为何还场场爆满呢?因为柳敬亭的专场确实精彩,他说书能说得观众犹如身临其境,特别有场景感,几乎是沉浸式体验,而他吐槽起现实生活来,也能做到句句扎心,针针见血。

        (《北京青年报》3.22 金陵小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