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做自己喜欢的事,过好这一生

    《 文摘报 》( 2021年03月23日   05 版)

        小鹏

        2001年6月,从天津出发,到阳朔,小鹏开启了他的人生第一次背包旅行。当时的他没想到,自己的背包客之路,一走就是二十年。前不久,小鹏出版了新书《背包二十年》,令很多读者感慨的是,他多年不变的“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决心。小鹏说:“我就想看看,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过好这一生。”

        第一次背包旅行,直到现在他都记忆犹新:2001年本科论文答辩结束的当晚,他买了一张火车票,硬座,24个小时,从天津到桂林,又转了一趟车到达阳朔。他还记得那个“70升的、巨大无比的背包”,是找韩国的留学生同学借的,因为在当时根本还不流行背包旅行。

        第一次背包旅行结束后,小鹏开始打工赚钱。五年时间里,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每份工作都不长,因为他不愿被束缚,想拿起背包就走。新千年过后,旅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鹏发现通过写游记、当撰稿人的方式,可以把旅行变成职业。他废寝忘食地写,可生活依然拮据。2008年是他人生的低谷,“都说三十而立,可我什么都立不起来。”相比于物质的匮乏,更让他崩溃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他未来的路怎么走。小鹏决定再次出发,去在路上寻找答案。

        他去了老挝一个村子,那里没有电、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不通公路,每天只有一班船进、一班船出。在那个原始之地,他每天和村里的孩子们做游戏,晚上就着烛光教他们英语,一住就是两个月。然而,一天早晨,他发现丢了钱,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客栈的老板,这让他气极了。二十多天里,他们相处得不错,小鹏不仅送给客栈老板的儿子一把吉他,还在他女儿患急性阑尾炎送医手术时借给他100美金。他去找客栈老板理论,对方登时抽出一把砍竹子的弯刀。小鹏蒙了,跑到另一家客栈躲避。身处孤岛的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夜。

        从老挝回到北京,小鹏开始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局、酒店以及航空公司的旅行邀请,他意识到,自己前期的付出受到了认可。彼时国人刚刚开始到世界各地看风景,游记还比较少,小鹏适时出版了《背包十年》,成为当时最畅销的游记。2013年的冬天,小鹏去了丽江,一个念头从他心里冒出来:他想用自己十多年的旅行经历打造一家青旅,名字就叫“背包十年青年公园”。第一家店开在丽江,建成后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每一次跨年、周年庆时,小鹏都会突然发现身边多了很多朋友,多年以来这也形成了“背包十年”独有的社群氛围,“义工、之前的小伙伴、客人,几乎每次他们都会回来,很多人来了一看就是超过十次的熟面孔。”

        小鹏是70后,从小到大受到的灌输都是“要好好学习”,然而却没人告诉他怎么做自己。小鹏说:“我花了二十年才做到一件事,就是形成自己的世界观。”2019年,小鹏去圣地亚哥徒步,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雨,他浑身湿漉漉赶路,很快就体力不支。按原计划,他早就应该走到目的地,但当时他根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非常绝望。无意间一抬头,看到晚霞极美,他愣了,兀自待了很久。那一刻,他接纳了自己。现在,面对一切的坦然,在小鹏看来,就是世界观在发生作用,这套世界观的核心,就是找到了通往自由的道路——“心安之处即为家”。

        新春三月,小鹏策划组织一次长途自驾旅行,命名为“没有终点的旅行”。这缘于他拍纪录片时和一名户外领队的谈话,那个领队说虽然旅行有目的地,但心没有目的地。这段时间他还学习了杂耍,为了在路上给大家表演。他强调:“此行不光招募同车的旅行者,在路上还欢迎有兴趣的旅行者随时加入、随时离开,形成一个流动的青年旅舍。我们一起完成这种放逐的、游牧的、乌托邦之路。”

        (《北京青年报》3.8 李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