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
人们习惯把通过微信联系的人叫做微友。微友,重点就在于那个“微”字。微,可以组成微小、微缩、微笑、微薄,放到电子通信上则可以组成微博、微信。微在这里,代表着时间、距离、有效、私密程度。
就一条微信而言,文字可长可短,也可以用个表情代替。就重要性而言,一条有可能比一万条都重要。想来,人们为什么喜欢微信,习惯于微信,关键在于便捷实用。如果微信只在两个人之间进行,那肯定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在朋友圈、微信圈里进行,这就没有什么私密性可言。因此,回微信、发微信、转微信就是个很有技巧尺度的问题。
就一般而言,朋友之间,或者在微信圈里发个笑话,传播点信息,发表一点对时事的看法,只要有基本道德、法律底线,本无可厚非。如果交朋友,硬性地推销产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不管别人愿不愿意看,每天自恋发自己的照片、文字,或者是吃什么,穿什么,在哪里玩,见什么人,就有点讨人嫌了。
我以为,微信要真的做到有“微”有“信”——一定要注意,所谓“微”,不等同于没有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礼”,礼即规矩。我们不是总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吗?在此,我要饶舌一句:微友贵在有礼,不能只讲利。利多了,就有失君子之风。斯时,微友便成了“危友”。
(《扬子晚报》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