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是在2008年,有人发现了水可以逆流而上。
比安基尼是一位物理系的大学生,当时,他正在泡阿根廷的传统马黛茶,马黛茶的茶叶是粉末状的。在他倒水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壶里的茶叶竟然跑到了倒水的水壶中。
比安基尼利用这种现象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实验中,他把茶叶换成了粉笔末,也发生了逆流的现象,这说明逆流并非是茶叶的专属。
这个反直觉的日常物理现象说明,下游的水可以反过来污染上游。这种现象后来就被称为“逆流污染”。
液体为什么能倒流呢?这背后的原理是马伦哥尼效应。两种液体相接触时,表面张力强的液体会将表面张力弱的液体拉过来,因此会出现表面张力弱的液体向强的方面渗透。这种现象最早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卡罗·马伦哥尼首先在1865年的研究论文中发表的。
科学家又是怎么确定逆流污染现象是由马伦哥尼效应导致的?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工程学教授特洛伊·辛布洛对此进行了实验。他往上游的水里加入能够减少表面张力的苯扎氯铵活性剂,在他这么干之后,水就不会倒流了。因此,他确认逆流污染现象是由马伦哥尼效应引起的。
在茶叶和粉笔末逆流的实验中,下方的水由于加入茶叶或粉笔末,导致表面水分子的内聚力被破坏,从而使得表面张力降低。这种由与上方的水的表面张力差所产生的马伦哥尼效应,加上较为接近的倾倒距离,水就逆流而上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像比安基尼那样倒水,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马伦哥尼效应。有的人或许遇到过水躲开薄荷牙膏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马伦哥尼效应。薄荷牙膏里含有薄荷醇,薄荷醇的表面张力系数为29.7,远低于水的72.75。当薄荷醇与周围较近的水相溶后,会极大地降低这部分水的表面张力,但是,更远的水的表面张力却没太大变化。根据马伦哥尼效应,混有薄荷醇的水被较远的水给拉过去了,从而造成水躲开薄荷牙膏的现象。
此外,马伦哥尼效应还会造成“葡萄酒之泪”的现象。这是一种在酒面上方的一小段距离,似乎凭空形成下落水滴的现象。葡萄酒之泪出现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较低,且挥发性很高。葡萄酒表面的酒精挥发,在酒杯壁上留下了表面张力较大的水,但下方酒水的表面张力较小,于是就有肉眼难以看见的蒸气小水滴源源不断被向上吸。等杯壁上的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水滴往下落,于是葡萄酒之泪形成了。
(《科学之谜》2021年第1期 乔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