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前,上海地铁15号线上的吴中路站落成并投入试运行。净跨达到21.6米的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创造了上海地铁站首例无柱、无遮拦大空间站台大厅,不少网友称其“最美地铁站”。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地铁发展迅猛,以上海地铁为例,仅仅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超过伦敦地铁一百六十年的建设成果。然而,比起世界其他大都市的地铁文化风貌,中国地铁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车站面貌雷同,识别性低。
近一段时间,部分城市开始从功能地铁向人文地铁转变,许多城市都展开尝试,让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除了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近期都频频传出“高颜值地铁站”露面的消息。而早在2017年,广州就以一条“通往大海的地铁”走在了前列。
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质疑的声音。“地铁站就是运人用的,花这么多钱建个地铁站,值得吗”“有这些钱花在建地铁上,不如多花点钱解决民生问题”。
广州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柳立子认为,一个城市在地铁网线达到一定规模,对于城市的功能和意义就会开始变化,转而承载产业方面的诸多功能。当今中国,地铁在承担出行和城市文化形象的同时,其实还创造着产业价值,甚至可以改变城市的格局。创新的城市化管理,不是算某一个地铁站点的“小账”,而是要算整个城市的运营中投入和产出比的“大账”。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号2.21 戴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