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人肯吃印度药,更别说赞美生产这些药物的公司了。对投入几十年时间和千百万经费开发新药的品牌制药公司来说,这些复制他们产品的印度公司比小偷好不了多少。对全世界的患者来说,“印度生产”的标签也意味着地摊品质的货色,最好不要尝试。
然而,印度制药巨头西普拉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优素福·哈米耶德博士在幕后却付出了无人可及的努力以改变这种观念。
大约在1920年,甘地敦促所有印度人放弃一切与英国有关的东西,印度学生从英国人管理的大学退学,一个年轻的化学系学生赫瓦贾·阿卜杜勒·哈米耶德响应了甘地的号召。他离开学校去了甘地的高僧修行所,在那里甘地吩咐他和另一名学生扎基尔·侯赛因离开修行所,去建立一座由印度人管理的大学。侯赛因后来成为印度第三任总统。他参与创建的学校——新德里的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到今天仍在运营,学校的宗旨是将印度学生培养成自己未来的主人。
1930年,哈米耶德在柏林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印度的药物市场几乎完全被跨国公司主宰。1935年,他创立了西普拉公司。4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甘地访问了哈米耶德的生产工厂,他带着一个重要目的而来。
当时英国已经承诺让印度独立,前提是印度也要在战事中出一份力。而生产药物就是战事的一部分。当时印度军队对药物的需求激增,欧洲药厂的供应链却已崩溃。甘地悄悄地敦促哈米耶德填补这片空缺,西普拉成为奎宁和维生素B12的最大生产商,前者对抗疟疾,后者为士兵治疗贫血。
1960年,哈米耶德的儿子优素福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回到西普拉工作。他革新了药物基本部件——有效成分的生产工艺。这些成分往往是分开生产的,再卖给别的药企,然后那些药企会加入名为“辅料”的成分,做成成药。
在他的领导下,西普拉最终成为印度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商之一。印度当时施行的还是过时的1911年的英国专利法规,大多数印度药企都被禁止开发新药。
1961年,他参与成立了印度制药商协会(缩写IDMA),开始修订印度过时的专利法规。1970年,新的《印度专利法》规定复制一种已有的分子是合法的,但复制这种分子的生产过程则是非法的。印度的化学家获得了重新制造现有药物的自由,只要他们能够更改配方步骤。这部法律在印度的仿制药生产商和跨国品牌药公司之间激起了强烈对抗,许多大公司就此退出了印度市场。
随着新专利法生效,印度制药业的黄金时代开始了。一种品牌药无论生产过程多么复杂、多么困难,都一定有配方可循,比如,混合15分钟,造粒,喷雾,直至原料含水量达到4%,然后再混合30分钟。而生产仿制药却要求想出另外一套配方,速度最好更快,但要产生同样的结果。这种逆向工程由有机合成研究员完成。印度人成了逆向工程的巧匠,印度公司不仅供应本国市场,还将产品出口到了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东南亚。
(瞭望智库 2.20 凯瑟琳·埃班 高天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