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收到的压岁钱,还没开学就被妈妈没收了,号称是给我交学费”“开学了,我的压岁钱全变成了辅导班的补课费”……春节长假紧邻着新学期,不少孩子的压岁红包还没在口袋里焐热就上缴给爸爸妈妈了。“那些年,‘爸爸妈妈帮你保管’的压岁钱去哪儿了”成为网络上热门话题。
压岁钱这类逢年过节的红包,究竟属于孩子,还是属于父母人情往来的收入?法律专家直言,压岁钱应该属于孩子本人所有。
“压岁钱通常是长辈对孩子的赠与,从法律层面看,该赠与对孩子来说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压岁钱只能属于受赠人,即孩子本人所有。”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康教授表示,“但是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仍不成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所以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压岁钱,应该由监护人代为保管”。
现在,民法典已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规定从10周岁降低至8周岁,即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那么,压岁钱怎么花还能由孩子自己做主吗?对此,王康表示:“家长不能随便处置这些财产,一定要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智力情况,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对于8周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想买一个小玩具送给小伙伴,在数额不大、孩子足以认知其行为内容和效果的情况下,该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并不需要家长事前同意或事后追认;如果数额较大比如打赏主播、购买游戏消费等,则需要法定代理人(通常是其父母)事前同意或者事后追认,否则该行为不发生效力。对于不满8周岁的孩子来说,因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接受或支配压岁钱时,只能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文汇报》2.22 储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