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对肠内容物通过产生障碍。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气温较低,婴幼儿腹部受凉时,会引起肠道蠕动异常,从而容易出现肠套叠。
由于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肠套叠发生后会因腹痛开始出现哭闹,腹痛以阵发性为主,与肠蠕动有关。当腹痛缓解时仍可嬉戏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变差,出现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休克等症状。
腹痛发作后,很多患儿会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随后可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在发病后6~12小时,患儿可能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
由于肠道发生了套叠,因而腹部隆起似肿块状。在发病早期,腹部可扪及肿物,晚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出现腹膜炎征象,此时,腹部肿块反而不容易查出。
当婴幼儿发生阵发性哭闹、呕吐、排果酱样大便时,家长需要高度警惕肠套叠发生的可能,应立即送医,因为肠套叠的黄金治疗时间通常只有24小时。病发初期,一般通过空气或者生理盐水灌肠,就能使肠道复位,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病情较重,或发病超过24小时,患儿可能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国家庭报》2.1 欧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