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有一处天然岩洞,前高后低,长二三十米,宽四五米,传说是吕洞宾炼丹之地,故名“纯阳仙洞”。自唐代以来,洞内便有人居住,虽数易洞主,但烟火从未断绝。98岁的村民周荣华在洞内居住了大半辈子,2016年离开“洞府”搬进新修的楼房时,老人泪眼婆娑,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与“纯阳仙洞”的故事,源于贫穷,止于奔小康。
以洞为家
周荣华的丈夫名叫王正海,王家究竟哪年哪月就开始以岩洞为家,不但她说不清楚,就是王正海自己也说不清楚。过去,王家实在太贫穷了,穷得家徒四壁,想寄人檐下都成问题,最后只好以岩洞为家。王家的祖上无家产,唯一值钱的东西便是洞口那个专门用来替人家榨油维生的石碾。石碾粗笨,碾槽深约1米,碾滚直径约3米,槽壁依稀可见“开元盛世,天下太平”等字样。当地人因此常常把“纯阳仙洞”喊成“油坊坝”或者“老油坊”。
王正海年轻时靠给人帮工、编篾和榨油勉强维生并有幸娶到了16岁的周荣华为妻。他们的婚礼是在岩洞内举行的,简洁而又心酸。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仍然难以解决温饱问题。
周荣华在岩洞内生育了11个儿女,由于贫穷加之医疗条件差,其中两个孩子不幸死于饥饿与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周荣华和丈夫分得土地,在岩洞外搭建了三间茅草房,吃在岩洞里,住在茅草房内。劳作之余,王正海凭着自己的篾匠手艺走村串户挣钱养家,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改善,村里普通人家的住房开始变出了花样,周荣华和丈夫也不甘落后将岩洞进行了简单“装修”:洞口筑起一堵一人高的土墙,土墙上方用竹篱笆分隔成窗,这样洞内与洞外就有了第一道防线,既可以抵御外来入侵又可以通风采光。土墙与竹篱笆形成的空间从左到右依次将岩洞分隔成了厨房、客厅、卧室和柴房、厕所、猪圈等。
在简单修葺过的岩洞里,周荣华与丈夫先后为6个儿子、3个女儿举行了婚礼。有人曾开玩笑问王家的媳妇,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住在岩洞的王家人并嫁给他们。她们的回答很坦诚直白:“那个年代谁个不穷?贫穷并不可怕,我们看上的是他们的人,我们是要与人结婚而不是与洞结婚!”
事实也确实如此,周荣华一家虽然贫穷,无力为子女修房造屋,但是子女们都相当吃苦耐劳,从不向贫困低头,先后搬出岩洞,盖起小洋楼或者参军后在部队上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别有洞天
“纯阳仙洞”紧靠风光旖旎的风景名胜区八尔湖,位于海拔约400米高的纯阳山脚下。岩洞内左右各有一口井,颇有特色。左边的井水从岩壁靠近地面一处缝隙里滴出,水呈暗绿色,带有一股奇异之味,不能食用,食用后到底会出现什么后果没有人试验。周荣华和丈夫常常从这口井里取水浇灌庄稼,庄稼不施肥也能长得很好。右边的井也对称性地从岩洞壁靠近地面处两龙头样岩石的“龙嘴”里滴出,水质清冽、甘甜爽口,是优质的纯天然矿泉水。传说这口井的上方原先塑有泥菩萨,后来被人破坏了,过去极个别迷信的村民生了病便取回井水饮用,偶尔也能“水到病除”。
无论是洪涝灾害还是干旱肆虐,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酷暑亢热,洞内两口井都一直是滴水成井,对外界的反应很不敏感,水温基本上恒定不变。每一口井的容量大约是两桶水的样子,足够王家人食用,正如周荣华的三儿子王高中介绍这口井时所说的那样,他们家以前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去外面担水吃,也从来不必担心井水会溢出井沿淌到地上。王高中于2020年11月去世,生前提起这口井,他特别讲到了一个细节:“大跃进”那阵子,住在“纯阳仙洞”里的木工师傅觉得岩壁上的“龙嘴”滴水太慢遂用斧头将其砸掉,结果泉水流量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我行我素”,汩汩而出。
关于“纯阳仙洞”的形成,民间传说是先人为避战乱或者野兽的围攻,特地开辟出洞穴以藏身。这种版本更深一层的说法是“纯阳仙洞”从前是“洞穴人”群居的地方,或许人类从树上迁到地上之后曾以这里的洞穴为家园进行繁衍生息。这些说法虽无从稽考,但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纯阳仙洞”形成已久。
“仙洞”里常常有飞禽“造访”,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鸟儿在洞内“借洞下蛋”,麻的、花的、黄的、绿的都有。造访岩洞的常客是燕子,燕子是益鸟,王家人不会伤害益鸟,人与鸟的另一种亲情便理所当然地被维持下来,人鸟同居,人鸟同乐。
早些年间有麻雀、乌鸦和喜鹊“来访”,麻雀与乌鸦的聒噪不招人待见,喜鹊的“喳喳”之声常常使洞内外的气氛异常活跃。喜鹊消失之后,其它的鸟儿也少了,好像集体消失了一样。这些年,村里的生态逐年恢复,一些消失的鸟儿又飞回来了,野鸡、猫头鹰、黄鹂常常光顾岩洞,近山识鸟音,这话一点都不假。
走兽对“仙洞”的造访则不同于飞禽,走兽中以野兔为多,野兔有时钻进洞来偷吃蔬菜,有时调皮地口含骨头装神弄鬼一般发出婴儿一样的啼哭之声。听惯了这些声音,王家人倒也能科学地解释出某些常人碰不到的奇怪现象。
周荣华每每向人介绍岩洞时,像个孩子一样,一边比划,一边诉说,显得异常兴奋:“洞外常年晨雾缭绕,神仙吕洞宾都能住,我们这些老百姓为什么就不能住呢?告诉你吧,你绝对想象不出布谷鸟啼叫时是什么样的情景,你绝对难以想象出猫头鹰是如何在夜间捕捉山鼠的,你绝对没有看过雷鸣电闪时洞内外会是个什么样,你可能从来没有像我这样一年四季都从井内舀水喝解渴。我喝这井水从来不闹肚子疼,有时不喝井水心里还真有些不舒服。”
洞见变迁
纯阳山村旧貌换新颜,住在岩洞里的周荣华首先听到了身边的变化,接着看到了身边的变化,特别是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王相中一家变化惊人:一家人看病几乎不花钱,收入增多了,儿子、媳妇脸上的笑容多了,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高,就连在外打工的孙子也回家创业来了。2016年,王相中一家彻底脱贫。
更让周荣华没有想到的是,变化正一步一步逼向“纯阳仙洞”。
纯阳山村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2016年,南部县委、县政府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其纳入八尔湖景区建设的版图,全面提升村子的颜值和内涵,为脱贫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以“纯阳仙洞”为载体,挖掘文化内涵;坚守“自然、生态、亲水”原则,把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放在首位,重点在屋、路、湖、景上做文章,村民房屋“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采取“穿衣戴帽”的办法进行修固,恢复川北民居风格;在“纯阳仙洞”周边打造湿地公园、四季花海,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打造仿古乡村民宿。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周荣华被儿子媳妇请出家门去看外面的变化,只见古村有神韵、田园尽花香、塘中鱼戏莲、青山白鹭傍、农家饭菜香、湖湾清波荡……纯阳山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周荣华的眼前,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以为自己在做梦。
老人一步三回头离开岩洞,在儿孙们的搀扶下,走进一湾之隔的新家。那是一处高三层每层三个房间的独栋楼房,坐拥绿水青山,房前花园屋后菜园,窗明几净,家具全新,水电气俱全。周荣华绕着新房走了一圈,楼上楼下看了一遍,然后坐在沙发上,饱经沧桑的脸上淌下了幸福的泪水。
(《北京日报》2.2 张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