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富有解释力的党史叙事体系是党史研究的重大课题。党史叙事是党史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共百年大党形象的象征符号。党史书写经历了从“革命叙事”到“现代化叙事”的变化,但依然有时间空间的限定性与话语方式的局限性。党史叙事不仅存在历史叙述的“碎片化”现象,聚焦短时段、沉迷局部问题、偏好个案研究与钩沉细枝末节,而且缺乏对新时代党的历史新发展和新认识的研究整合,难免有陈旧、刻板的倾向。
创新百年党史叙事体系,首先要确立新的叙事主题,找到具有最高位阶、可以覆盖全部党史的核心话语。应以民族复兴作为党史叙事结构的核心,包括革命、现代化在内的一切历史叙事都服务于民族复兴的“元叙事”,实现党史叙事以民族复兴为轴线的时代转换。这就要求对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阶段分期等进行新的研究,既反映党史叙事的时间连续性,使用可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叙事内容;同时反映党史叙事的时间变化性,即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会达到质变的突破。其中,新时代以迎来“强起来”为最突出的特征,代表了党史叙事的最新时空。
其次,要提炼新的标识性概念,用来描述党史的重大节点、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形成党领导民族复兴的关键性的历史记忆。历史叙事是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核心元素编织而成的叙述体系。应研究民族复兴的概念话语体系,提炼标识性概念,利用新时代以来的“中国梦”“四个自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等一批反映民族复兴叙事的具有符号意义的话语资源,打造符合历史事实、易于形成广泛认同、鲜活度强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最后,进行“大历史”整合,把握全球、民族、国家、政党、社会主义等叙事主题的特质,更立体地书写党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断裂与延续、发展与变革的统一。在百年党史坐标系上,更加深刻地认识鸦片战争前后、党成立前后、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新时代前后等重大历史时期的逻辑关系,揭示党史叙事与民族复兴叙事的内在统一。站在百年大党的角度,这种新的民族复兴叙事以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展现中共党史叙事的创新发展,是对目前流行的党史叙事结构的整合与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报》1.26 耿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