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微信迎来上线十周年。在此前举行的微信公开课活动上,微信公布了最新数据:
微信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0.9亿;有7.8亿人每天翻看朋友圈,其中的1.2亿人会在朋友圈里发东西;3.6亿人每天浏览公众号来获取对外界的认知。
巧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款社交软件——小米旗下的米聊宣布将于2月19日停止服务。同样走过十年,甚至米聊还比微信抢跑一个多月,为什么两者会迎来如此迥异的结局?
米聊,小米的千亿机会
2010年10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个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名为Kik Messager。Kik Messager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了免费短信聊天,并加入real-time texting功能,为用户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场景。Kik Messager一经推出,就对当时如日中天的WhatsApp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发布两周内,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
这款APP的成功让小米嗅到了商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小米上线了初代米聊。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除了支持语音,米聊后续也支持了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米聊,和小米手机、MIUI系统一起,组成了早期小米业务的三驾马车。雷军曾公开谈到:“小米有幸遇到过两个千亿美金的机会,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一个是米聊。”
可当时雷军并没有特别高兴,甚至感到焦虑,因为身后有社交帝国腾讯的步步紧逼。对于米聊的未来,雷军当年有三种设想,小米传记《一往无前》中对此有描述:
如果腾讯用QQ这个产品来迎战米聊的话,小米尚有一丝机会,因为QQ在手机上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用户体验;
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的话,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50%的胜算;
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的弱势,届时,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微信奇袭,7年10亿用户
事实证明,腾讯没有给小米这个机会。在米聊推出仅仅40天后,微信就突然杀到。
相比于通过通讯录添加好友的米聊,微信用户可以通过QQ帐号或者邮箱帐号两种方式注册。此外,微信可以读取QQ好友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回复消息将他们添加至好友列表。当时,腾讯QQ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社交生态枝繁叶茂,成为腾讯在这一领域牢不可破的护城河。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米聊用户超过了400万。这一成长速度虽快,但是却快不过依托QQ社交体系成长起来的微信。2012年3月,马化腾在腾讯微博表示,微信用户突破一亿。从零到一亿,用时433天。
当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中正式推出朋友圈,用户可以在朋友圈晒图、发布状态,用社交关系留住用户。而这也标志着微信从一个移动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的过渡。也是从那时起,米聊和微信之间渐渐分出了高下。
当你的朋友都在用一款社交软件,你只能跟着转移。一位从米聊转至微信的用户无奈地表示,“大家都用微信了,改变不了他们,只能改变我自己了”。
2018年5月,腾讯公布一季度年财报,宣布微信用户突破10亿。从无到有,从零到十亿,微信用了八年。微信已经把所有人都甩在了身后,成为这个领域的巨无霸。
“围剿”微信,无功而返
在社交领域,曾经有无数巨头想要分一杯羹,但都铩羽而归。
2019年1月15日,是中国社交软件历史上戏剧性的一天。上午10点半,快播王欣推出马桶MT;下午2点半,字节跳动张一鸣发布多闪;晚上7点半,锤子科技罗永浩发布聊天宝。
三款社交软件都在这一天发布,都定位社交,都想挑战微信,然而一场社交战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三个APP被微信全部屏蔽。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的聊天宝实际上就是子弹短信的改名版。2018年8月20日,子弹短信上线,在罗永浩不遗余力的推广之下,子弹短信出道即巅峰,迅速登上App Store免费榜和社交榜首位,上线7天公司便完成A轮1.5亿元融资,日下载量高达44万。
罗永浩在聊天宝发布会上表示,此前的子弹短信起名太草率:一是子弹属于敏感词,不少搜索引擎都进行了屏蔽,二是短信一词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收费的,因此更名聊天宝。
聊天宝复刻了趣头条“看新闻有钱拿”的玩法,试图用奖励留住用户。尽管不用像发短信一样花钱,但聊天宝还是败在了产品本身体验较差的缺陷上。根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聊天宝在发布头两天,迎来用户爆发式增长,然而不久便出现断崖式下跌,之后的增速几近停滞。
罗永浩的社交梦仅仅持续了半年,2019年3月5号,聊天宝团队解散。同日推出的另外两款APP也逐渐没有了声音,这次宣战丝毫没能触动微信的地位。
其实,在移动社交领域,想挑战微信霸主地位的,绝不仅仅这三家。
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即时通讯软件飞信,鼎盛时期其注册用户超过5亿,仅次于QQ,如今也已销声匿迹。2013年,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推出易信,反响平平。
如今,微信走过十年,曾经的对手要么偃旗息鼓,要么纷纷转型。下一个挑战微信的APP在哪里,仍悬而未决。
(中国新闻网1.26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