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日前公布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比2015年提高4.36%,这意味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看待这个增速?“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与近年来我国下大力气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密不可分。”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表示,教育部2017年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育各阶段。与此同时,科普力量也在增强。目前,全国建设有科普网站2800多个,全国达标科技馆293座,中国流动科技馆475套,科普大篷车1639辆,农村馆854所。
然而,“我国科学素质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白希看来,其具体表现为,“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例如,60至69岁公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仍然低于5%,亟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素质薄弱群体的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力度。而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不仅与对应群体的差距较大,且均低于全国10.56%的总体水平。
(《光明日报》1.29 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