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说过肺栓塞、静脉血栓,但对易栓症可能很陌生。
什么是易栓症
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在什么部位形成,该部位就会形成相应的缺血或淤血症状。
血栓的形成有三大原因:一是血管壁损伤,如磕碰外伤导致的血管壁损失;二是血液流动缓慢,如长期卧床活动少或者血管受到了压迫,导致血流出现淤滞;三是血液成分改变,如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和抗纤溶因子等物质出现了缺失和异常。“易栓症”就属于第三种原因,是由于人体抵抗凝血的物质因先天原因、后天身体问题或环境影响,出现了抗凝障碍,导致人体非常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一类疾病。
不少见只是难发现
易栓症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先天遗传性易栓症和后天获得性高凝状态。这两种情况大多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少部分是动脉血栓形成。
大多数得了易栓症的人在被确诊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有容易形成血栓的倾向。一旦他们遇到卧床、怀孕等增加血栓风险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发挥作用,就会使血栓出现的风险大大增高。
易栓症这种病原来没有多少人知道,并不是因为它存在得少,而是因为没有检测出来。近些年,随着化验检查手段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易栓症患者才被发现。因脑梗死或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因工作原因或长途飞行经常久坐活动少的人群,以及正在妊娠、罹患肿瘤或血管近期受过损伤的人群,都属于血栓发生风险较高、需要警惕的人群。
血栓的五种典型表现
血栓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有症状可循的,五种表现供大家参考。
突然眩晕 这是血栓出现的典型症状之一,当血栓出现在脑部血管时,大脑供血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
意识障碍 血栓栓子较大堵住主要血管时,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包括抽搐、昏迷、嗜睡等。
腹部疼痛 腹部动脉缺血会出现相应支配的脏器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出现肠管坏死或内脏器官的梗死。
脚麻脚冷 血栓出现位置较低时,会影响处于肢体末端的脚部血供,导致局部缺血,进而感到脚麻、脚凉,走路越多症状越明显。
四肢水肿 四肢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过程受到血栓阻碍后,可引起肢体肿胀,因此四肢,尤其是下肢突然出现明显的浮肿需要考虑是否和静脉血栓有关。
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生一条腿明显肿胀,而且肿胀不会随着抬高患肢或者卧床休息减轻。肺栓塞的症状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咯血、胸痛、心跳加快、头晕或失去知觉等。
预防血栓避免久坐
易栓症导致的血栓疾病主要是静脉血栓,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转移至肺部,形成肺栓塞,可迅速致人死亡。所以,出现腿肿或可疑肺栓塞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对于静脉血栓类疾病,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抗凝治疗。得过血栓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医生往往还会建议使用3~6个月的抗凝治疗,以防复发。
相对于治疗,静脉血栓的预防更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适当运动,在久站或久坐1~2小时后,适度活动;长期卧床患者如自身情况允许,建议间断做下肢伸直、足背向后勾脚的动作或穿弹力袜,没有意识或不能自主完成规定动作者,建议使用足底静脉泵等物理加压的预防方式;对于已经处于高凝状态或确诊易栓症的患者,建议遵医嘱用药预防。
(《北京日报》1.27 郭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