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不少人用上了暖手宝或暖宝宝贴这类使用方便的取暖产品。但当人处于寒冷中,肢体感觉是比较迟钝的,若使用取暖产品不当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通常人在接触高温物体时,会有意识地躲闪,但是接触一个舒适些的温度,就不会有防备心。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从而造成的烫伤。对人体而言,能导致烫伤的最低温度在45℃左右。
市面上的取暖产品都属于低热物体(44℃~50℃),比如,暖手宝、暖宝宝贴、热水袋、电热毯,以及艾灸治疗等。它们虽然基础温度不高,但经过长时间接触,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了这个温度,在此过程中皮肤表层组织在热源的作用下会逐渐脱水,从而导致皮肤损伤。在被低温烫伤后,创面疼痛感并不明显,局部皮肤的损伤看起来并不太重,可能仅有发红、脱皮、发白、局部出现水疱等情况,因此常常不能及时发现,但实际上创面往往较深。
研究证实,49℃热源持续接触皮肤3分钟可导致表皮损害,超过9分钟可导致表皮坏死;44℃热源持续接触皮肤6小时可导致皮肤不可逆损伤。也就是说,严重的低温烫伤能够烤熟皮肤,甚至深达皮下组织,可表现为皮肤全层坏死。
发现低温烫伤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给皮肤降温。可用凉毛巾敷或凉水冲烫伤处至少15~20分钟,这样能够快速减轻疼痛和红肿,降低出现水疱的几率。然后要保护创面不受其他物质污染,并及时就诊。
预防低温烫伤,注意不要一味追求暖和。使用暖手宝时应时不时换换手;使用暖宝宝贴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应隔着衣物;使用取暖产品不要长时间放在身体同一个位置,或长时间接触同一处皮肤。
(《北京日报》1.13 陈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