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23日 星期六

    不被时间所管理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23日   07 版)

        ■[加]玛吉·伯格 [加]芭拉拉·西伯

        不被时间所管理,是一种全神贯注的体验,一个人沉浸在某个迷人的当下时刻的活动或事件之中,从而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他自己。这些年来,学者和诗人都曾指出,不为时间所安排,潜心贯注于当下的时刻,可以说是通往创造和欢乐的大门。

        通常而言,面对学术的工作,学者都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强大动力;他们相信,他们前面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且也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他们明白,创造力需要热情、坚持,以及不屈不挠,他们也期盼着,可以让自己长期坚持不懈,投身于形成并阐释新观念的创造性事业之中。如此看来,学者群体可以以身作则,示范起什么是“全神贯注”的状态。但问题在于,仅有个人的动机还是不够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它可以促进创造性的思维,也可能构成干扰。

        理想的科研日子,是写作,泡图书馆;但现实却是,我们要查询并回复一波又一波的电邮,做好研究记录以备查,与此同时,还要尽快掌握最新的技术应用,因为按照上头发来的电邮,我们已经收到通知,大学已经购买了这一系统,目前正投入使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同事不断吐槽,他们又打发了一个科研工作日,虽筋疲力尽,但却毫无产出。学者乔赞米哈伊说:“所谓常规的意识状态,其特征就在于杂乱,这是因为总有无数不同的刺激,竞取着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戴维·申克,在回顾他十年前的《信息烟尘》一书时也曾评论道:“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如同被牵上线的木偶,只会把注意力放在热闹上”。所以说,我们应当如何拒绝热闹?

        我们需要下线。

        汤姆·查特菲尔德曾著有《数字时代成长指南》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可谓头一遭,“许多人的日常缺省状态就是上网‘连线’,进入至少一种个人定制的媒体形式”。他还写道,我们人类现在有两种“存在于世界上的方式,彼此间有着根本的不同,一种是我们的在线状态,另一种是不在线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要追问,“什么样的一项任务以及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匹配哪一种存在状态”。申克以及许多学者都告诉我们,研究已经表明,“在回复电邮或者答复短信之后,如要重新进入‘严肃的思考任务’,即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脑用户,也需要平均15分钟的时间”。如果我们总是被虚拟空间所打断,那么碎片化也就会成为我们的宿命。如果我们总是低头看信息,那么我们就患上了“自我诱发的注意力欠缺障碍”。

        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已经证明,互联网实际上正在改变我们的头脑:“考虑到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我们知道,即便在我们下线后,我们在线上的习惯仍会继续,仍会影响神经元突触的运转。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负责浏览、泛读和多任务处理的神经回路正在扩张,并越来越强化,与此同时,维持注意力之持续不断,用于深度阅读和思考的神经回路则在弱化,甚至是受到侵蚀。”

        (《慢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田雷/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