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小区信报箱出路在何方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19日   02 版)

        “我家楼下的信报箱已经闲置很久了。现在信件少了,报纸杂志也少了,就连信用卡的账单都变成了电子邮件。”近日,在“望京论坛”里,一位网友的感慨引发了众人的共鸣。

        根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人均函件量仅为8.7件。随着信函数量的减少,不少居民楼下的信报箱成了摆设,有的甚至成为杂物箱。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邮政在城区每天的平均投递次数仍是两次,但全市人均函件量已从最初的31.25件下降至8.7件。相反,倒是人均快递使用量从最初的52.5件上升至106.2件。一些居民提出,长期闲置不用的信报箱是否可以挪作他用,比如接收一些可以塞进箱子里的快递。

        “小区通邮是国家的硬性要求,邮政基础设施和相关业务是受《邮政法》保护的,无论是生活在小区里的业主、还是作为管理方的物业,都不能将通邮基础设施挪作他用。”小区维权专家陈凤山介绍,在现有政策环境下,信报箱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人们基础邮政服务需求。

        “由于法律中并未对信报箱的产权和归属问题进行明确的司法解释,这就导致业主无法优化已有的信报箱。”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说,他个人认为,按照邮政法,信报箱作为强制性的配套设施,其产权应该属于公有,那么业主有权进行优化。但因为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这就导致了信报箱优化的问题被搁置。

        (《北京晚报》1.12 李环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