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追溯餐饮浪费的根源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19日   02 版)

        面对餐饮浪费,不少组织和媒体提倡“从源头制止”。那么,餐饮浪费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心理因素

        在饮食消费上,中国人对于“吃”经历了从匮乏到丰盈的过程。从吃不起饭、吃不饱饭,到随处可见的餐饮浪费,背后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2017年联合国全球事务理事会公布: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超过一万亿美元,其中发达的欧美国家占浪费总量的60%。其中,美国是世界上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国家。在中国,城市餐饮浪费也比农村严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村的餐饮浪费也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越来越强,很多家庭都希望在餐桌上体现生活的进步和富裕。虽然很多时候没必要准备那么多菜,但就因为以前穷怕了、吃不饱,现在有条件了,人们希望能在餐桌上得到改善。”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周鸿承说,这种消费欲不仅填充了曾经的匮乏感,更能带来欢愉感。

        面子文化

        中国有着几千年独特的文化习俗,重视礼仪和人情往来,“面子”文化是餐饮浪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说到“面子”,就绕不开形形色色的宴席。

        宴席上,“请客要体面、攀比消费、不好意思多吃”是常见说法。这使得消费者在饭桌上点过量饭菜或不好意思打包,或是放不开手脚吃饭。

        近期,记者来到某餐厅,发现随处可见的剩余饭菜。在餐厅吃饭的曾女士表示:“谈事儿、谈生意一类饭局,吃饭浪费比较严重,但是和对方也没那么熟,所以也不会打包。和朋友也是这样的,不是很熟的,大家谁也不会打包,都会考虑面子。如果是我请别人,我打包的话,就好像没让人家吃饱一样。”

        来自河南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婚宴上,如果是比较熟的亲戚,会打包一些,不太熟的话也不太好意思。”无论谁请客、怎么请客,打包常常成了一件有点“掉面子”的事情。

        婚宴的特点是注重仪式、讲究排场,比起吃饭,餐饮档次和形式才是重点,这造成婚宴上打包的人较少。庞大的婚宴市场造成了惊人的浪费。

        操作障碍

        调研显示,“饭菜分量过多”以及“饭菜不合口”是导致餐饮浪费的前两大原因;此外,“吃饭时间紧”“就餐环境不佳”“挑食”也是认同度较高的原因。这些理由更多显现了消费者难以把握的客观因素,统称为就餐中的“操作障碍”。

        2020年8月,记者曾走访诸多餐饮店,了解餐饮店是否根据顾客的不同做餐量上的区分。在几条商业街上,只有少量餐饮店提供“儿童餐”,绝大多数餐饮店都没有做年龄、性别上的餐量区分。无论消费者是否能吃完,餐量都是固定的。这样一来,无论是否有节约意识,餐量小的人群都更容易剩下饭菜。

        对于餐厅来说,同样存在“操作障碍”。便宜坊烤鸭集团副总经理徐建波说:“半份菜跟一份菜一样,都需要厨师炒菜,都会耗费水电资源”。在某外卖软件上,不少餐饮店推出“小份菜”或分量较小的单人套餐,但记者注意到,出于成本考量,一些餐饮店会设置单人套餐须点5份以上才可送餐的条款。

        此外,一些消费者对打包提出了身体健康方面的质疑。有消费者表示:“大部分都扔掉了。因为没有吃剩菜的习惯,有的餐馆炒菜油会比较重,我们吃饭经常是晚上,这样的菜拿回去第二天吃,对身体不太好。”

        (《瞭望东方周刊》2021年第1期 李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