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如何看待"南北差距"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14日   01 版)

      近期,各地的经济三季报陆续出炉。综合数据来看,第三季度的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首次掉出前十,排名第11,北京成为唯一留在前十榜单里的北方城市。

      这份榜单引发关于南北城市差距的热议,“北方失守”“中国迎来大南方时代”的声音不绝于耳。真相果真如此?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看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能用经济总量来论英雄,而应该更多地去看人均发展水平,包括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

      所谓“南北差距”,主要是沿长江和沿海的航运能力带来的。如果将前十名单中的沿长江城市和珠江口城市去掉,或者再把临近上海的杭州也去掉,其实南北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事实上,南北城市的功能定位存在差别,是一个大国在特定经济发展条件和背景之下,各地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不同,继而产生分工不同的结果。

      陆铭表示,看待南北城市差距,不能简单地把南北之间的差异归结为体制、文化等因素,忽略了整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影响。中国今天所在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一个很强的集聚效应,即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越来越强,不同城市之间应该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最终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平衡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2021年第1期 张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