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咳嗽的人渐多,有的咳痰、有的干咳、有的反复迁延不愈。
小小咳嗽,涉及病因众多,如果分清楚原因对症下药,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感冒后咳嗽需解表散寒 有一类咳嗽常于感冒以后出现:鼻塞流涕或者高烧好了以后还会出现咳嗽,常常迁延不愈,到医院拍片子查血象也没查出问题,用消炎药更是不管用。很多朋友误认为咳嗽只是感冒的“后遗症”,不用再治了,结果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这种咳嗽临床比较常见,被称为“感冒后咳嗽”。它的主要特征是咳嗽,或干咳,或有痰,常常伴有嗓子痒不舒服。学界一般认为本病具有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
感冒后咳嗽,中医辨证占很大类型的是“寒包火”。冬天内外温差大,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往往不能随之相适应,毛孔张开,阳气外泄,容易受寒招邪。而对于儿童,因为喂养方式失当,积滞较普遍,积热很严重,常会出现手心出汗,这种情况容易受凉。所以治疗感冒后咳嗽核心的思路是: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可使大量的咳嗽患者受益。
咳嗽背后或藏“变异性哮喘”病根 感冒后咳嗽并不能包括所有类型。这也是部分咳嗽用中药解决了八成,但是还没有好彻底的原因。
在空气污染、过敏等因素的干扰下,咳嗽的背后往往潜藏着“变异性哮喘”的病根,可通过肺功能及激发试验来明确。若明确了诊断,治疗上可以精准施治。西药可以用解痉平喘制剂缓解急性期症状,在缓解期可以用中药固本抗过敏。这类人群部分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更加重要的是改善机体应激过敏反应,但这点却很容易被忽视。
此外,咳嗽种类还有很多,有胃食管反流相关,有鼻后滴流,有心因性……只有分清楚病因,明确诊断,中西医并用,辨证论治,精准施治,靶向治疗,结合个体,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北京青年报》2020.12.22 吴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