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讲流通,主要是商品买卖的流通,现在中央提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有完全不同的新内涵。可以用五个“全”来概括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
一是全要素。有形要素禀赋和无形要素禀赋进入流通,使流通发生颠覆性变化。过去讲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现在进入流通的更多是数据流,服务贸易流,知识产权、商标等知识流,人力资本的流动等,更多无形的要素禀赋进入流通,极大地扩张了流通的边际效应,使现代流通成为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关键点。
二是全过程。现代流通涵盖了生产流通的全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生产与流通,把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分成社会再生产的两个阶段,而现代流通由于海量数据加入流通,信息化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加入,原来意义上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经融为一体。制造的过程就是流通的过程,流通的过程涵盖生产的过程。
三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已经形成全球布局。制造业产业之间的联系是由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进行链接,而所有链接都是虚拟的,很多情况下没有行政归属关系,没有产权归属关系,甚至没有国家归属关系,链接关系是虚拟的。靠什么链接的呢?是靠现代流通链接的,是流通中的动态平衡。流通不畅,生产也不畅。
四是全生命周期。很多商品和未来经济运行模式都有很大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流通。原来社会化大生产进入消费环节,就成为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最终环节,而在现代流通中,被消费掉的物品或者废品,都会变成新的原材料,进入下一个流通过程,即进入再循环过程,从而形成循环经济的流通过程。
五是全产业链。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这种产业形态不是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工厂、哪一条生产线上构成的,凡是复杂一点的制造业,如半导体行业、汽车、飞机等,就一定是国际化的,一定是全球化的。很多行业全产业链的构成,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需要达到同一水平,才能畅通流通和链接。
(《北京日报》2021.1.4 陈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