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

    破除“唯论文”要“立”起多元专业评价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07日   07 版)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如果“破”与“立”不平衡,“破”的同时没能找到更加专业、优化的替代方案,抑或是有“破”无“立”,那么不管政策的初衷多好,大概率都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形式主义上的更新或更严重的问题。由此说,解决“唯论文”,关键在于有“破”有“立”。通常情况下,需要先“立”后“破”,从“立”的视角分析、界定问题,在“立”上下足功夫,寻找更优化、更客观公正的解决方案,“立”起更好更有效果的机制去淘汰不合时宜的做法,并稳妥推进、有序改善。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就破除“唯论文”而言,要“破”的不是“论文”,而是“唯”。“唯”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权力过于集中。“唯”在横向上忽视各学科门类的多样性,在纵向上忽视甚至无视学术发展的过程性。“唯”才是导致各种问题积累的根源,“破”的对象必须瞄准“唯”这个目标,要避免目标分散或转移。若将“破”的对象错误聚焦到“论文”上,围绕“唯”的观念、思路和做法没有改变,那么不只是“破”错了对象,还有可能将某个更经不起检验的对象——被作为“论文”的替代物——“唯”起来,如此或将产生更糟糕的结果。

      系统解决“唯论文”问题,需要在思想观念、评价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走出“唯”的死胡同。缓解唯论文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有效且正确的途径应当是真正引入专业评价,建立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同时发挥作用的多主体专业评价,多方相关印证和监督,整体形成良性的评价生态,从而系统、可持续、彻底解决“唯”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立”起多元专业评价,才能彻底解决所有“唯”的问题。

      归根结底,建立多元专业评价并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唯”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原题:《“立”起多元专业评价,才能真正破除“唯论文”》)

      (中国经济网 储朝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