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在距离过渡期结束仅一周之时,英国和欧盟终于达成了“脱欧”贸易协议。这意味着,许多人担忧的“硬脱欧”不会出现,英国将自明年1月1日起正式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
从2016年6月公投决定“脱欧”,到2020年1月正式“脱欧”,再到2020年12月31日“脱欧”过渡期结束,在这4年半时间内,这场大戏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英国首相换了三任,欧委会主席换了两个,“脱欧”日期延期了三次。有网友戏称,英国“脱欧”变“拖欧”,就像一场又长又无聊的连续剧。
据《卫报》报道,这份长达2000页的后“脱欧”协议核心是“欧英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欧英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竞争、税收、交通、能源、渔业以及数据保护、社保协调等方方面面。
在最受关注的捕鱼权问题上,英国同意给予欧盟渔船5年半的过渡期,其间可以继续在英国水域作业。英国渔业界对此有所不满,但约翰逊当天表示,虽然这长过英方希望的3年,但已远少于欧盟原本要求的14年。不过,欧盟委员会公告指出,这份协议不涉及外交、对外安全、国防合作等领域。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田德文称,“英国是脱离欧盟,不是脱离欧洲”,英国和欧洲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不会因为“脱欧”而发生戏剧性的改变。从英国来说,即使要改变贸易结构,调整国际战略格局,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从欧盟来说,对于英国还是比较倚重的,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能源、交通等问题上,双方还是会有很多密切的合作。“英国即使要做一个全球化的英国,它首先也是一个欧洲国家。”
田德文表示,虽然英国脱离了欧盟,但不会对欧洲的政治格局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首先,英国此前在欧盟内就是比较游离的状态,它既不在申根区内,也不在欧元区内,某种程度上英国还停留在欧共体阶段。“但换个角度,英国把脱离欧盟变成了一个现实可行的选项,可能会有更多疑欧派想要脱欧。因此,对于团结力日渐衰弱的欧盟,英国真的离开也不能算全然的好事。”
(新京报客户端 2020.12.26 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