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底层的柔软

    《 文摘报 》( 2020年12月29日   05 版)

        朱 林

        20多年来,朱林一个人游荡在“非城非乡”地带,忠实记录了成都这座内陆城市在这个时代的蜕变过程。近期,他的摄影个展《洞见·现场》在成都当代影像馆开展,很多人在那一幅幅以田野调查式拍摄的作品面前驻足良久,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流下眼泪。

        朱林对底层民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本能地长期关注他们生活的变化,他们和时代的关系。进入九十年代后,他发现成都开始飞速地发生变化,农村人口不断向中心城市靠拢,直觉促使他抓紧去拍摄,他渐渐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变化大的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比较复杂,他们带有底层民众的共通性”。

        经常有人问朱林,你为什么愿意费这么大力气去拍这些现实题材的摄影作品?朱林微微一笑,“我拍摄他们的时候,经常会自问,如果我是他们,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坚强?”

        有一件事让朱林特别遗憾。他一直想给一个卖肉大哥的老婆拍一张照片,最终这个心愿也没能达成。“刚开始,卖肉大哥的老婆中风了,我就争取他们的意见,能不能你们两口子合个影?我找一个角度,保证拍出来看不出面瘫”。可是还没等到拍,卖肉大哥的老婆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十来天花了十多万,对他们来讲已经是天文数字。最后没办法,他把老婆拉回老家,几天以后她就去世了”。

        朱林后来再去那里时,他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我就发现他肉铺的生意变得特别好。大家知道了卖肉大哥家里的情况,都跑他这里来买肉。卖肉大哥每回称好了肉以后,又会多给一小块”。这种普通人身上很柔软的东西落进朱林眼里,像是会发光的魔法,吸引他去拍摄他们,记录他们。

        朱林出去拍摄,几乎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迅速取得那些居住者的信任。问他有什么秘籍时朱林笑言,“首先要虚拟一个很恰当的身份,再一个就是要真正对他们的生活感兴趣”。有时朱林看到他们正在干拉钢筋、和水泥的力气活,他会很大方地把相机顺手交给站在一旁的人,自己上手去试试轻重。“他们就觉得这个人很有趣,把那么贵重的东西交给我,会觉得你看得上他们,同时也就产生了信任。有时还主动说‘你帮我拍一张’。下次再去老远就主动打招呼,看见我不拍照的时候就过来一起很开心地聊天。”

        朱林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捡拾垃圾的母亲,凭着微薄的收入不仅供养出来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还考取了第二外国语学院,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有一次聊天时,邻居们强烈要求看看她的女儿,“那个母亲拿出手机给大家看她女儿的照片,可是当看到邻居们那种羡慕的目光,她怕伤害到别人,马上收起手机关照起别人家的小孩”。目睹这一幕的朱林心里一动,“她那种内心的柔软,我看了特别感动”。

        有一年端午节朱林照例出门拍照。没想到刚到一个老地方,一个大哥从家里打了一盆水过来招呼他,“兄弟你累了,来洗把脸”。他这才反应过来,南方老百姓过端午时要用一些草药熬成汤,然后用它洗脸,用以祈福祛病。朱林低头一看,一只破旧的洗脸盆,边沿已经用成灰色,破破烂烂的,里面盛了熬好的草药水。他知道那家人平日以捡收垃圾为生,洗不洗?怔了一秒钟朱林伸出了手,“我一摸到那个温暖的水,哎哟,心都暖了,就觉得人家把你当成自家兄弟了”。

        越来越打动朱林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的那种坚强,那种勇气,那种温情。“他们常常在逼仄的空间,创造出一种奇迹,就像墙砖缝里长出来的野草,生命力特别顽强”。

        (《北京青年报》12.21 李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