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2月03日 星期四

    文史微观

    《 文摘报 》( 2020年12月03日   07 版)

        辽代文学中的美趣

        通览陈述编《全辽文》,共计出现了91处“美”字,不论是简洁有力的口语记录,还是数量繁多的墓志铭文,或是间杂而现的诏谕、官告,“美”风流泻。政论文以持守平和为“美”,突出儒家“和为贵”的思想。辽文还以为君者及时完善自身、不断建功立业为“美”。“述其功美”是辽碑铭文的主要职能。人物颂扬以履践儒家仁民爱物、忠孝观念为“美”。辽文直言人生发展的多元性。辽文还提出了“厥美”的人生目标。辽文对于女性的称颂较男性更加丰赡。对佛事生活的反映是辽文的重要内容,体现出善美相融、儒佛一体的审美取向。辽文中的美趣无处不在,而儒家传统道德之美始终是其核心。

        (原题:《辽代文学中的美趣》)

        (光明网 温斌)

        “屈骚传统”: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第四大传统

        屈骚传统作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主流之一,理应被视为儒家、道家与佛家三大传统之外的“第四大传统”。屈骚传统所彰显的是中国人由巫化情、巫始情终的“情本体”传统。如果说,孔门儒家的特质在于“建构情理,释礼归仁”的话,那么,屈骚传统的特质在于“诉诸感性,化巫入情”。屈骚传统所延续的是“巫本源”,既化巫为情又显情为美。其中,巫传统和情传统皆被转化为“美巫”和“美情”,指向一种“美人”与“美政”的结合。屈骚传统结合了迷狂与崇神的“巫本源”、激情与想象的“情本体”与瑰丽与尚奇的“美本色”,并由这三者形成了独特的“屈骚架构”。屈原同时倡导一种“得中正”的理性,而非儒家中庸的实用理性,实现了一种中国式的偏重于情之维的“情理结构”。

        (《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6期 刘悦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