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也叫乙醇,进入人体后转化成乙醛,因过敏体质的人体内缺乏乙醛转化酶,使它不能再转化为乙酸而排到体外,所以造成“乙醛中毒”,从而表现出各种过敏症状。而酒量大的人,就是因为体内这种酶多,能够迅速转化掉乙醇,才显得不容易醉酒。
皮肤接触酒精后过敏,医学上称其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局限性非免疫机制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特点为皮损呈多形性,急性期可出现红斑、水肿甚至糜烂,慢性期可出现红斑、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和皲裂。该病由化学物质或物理损伤单次或多次作用于皮肤,直接产生的细胞毒性反应引起。虽然该病的细胞学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活化角质形成细胞通过信号转导,在调控机体对外界刺激稳态反应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刺激性化学物质通过活化模式识别受体,继而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引起皮肤损伤。酒精属于外在刺激物,它可以使表皮角蛋白变性、通透屏障破坏,从而引发皮肤过敏症状。
由此可见,饮酒过敏和外用酒精过敏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因此现实生活中会出现有人喝酒过敏,而使用外用酒精药物却不过敏的情形。而且,外用酒精药物是否会引起过敏,还要取决于人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因为药用酒精一般含75%乙醇,乙醇有易于挥发的特性,即使你对酒精过敏,短时间的接触也不一定会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但如果长时间接触酒精,皮肤就会出现皮疹和瘙痒,甚至红肿的症状。
(《上海大众卫生报》11.17 盛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