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用影像讲述维和故事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26日   08 版)

        非洲儿童赠予维和女兵礼物。

        孩子并妻:

        今天我们有2位战友牺牲,多人受伤。我就在现场,接下来的安全形势严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已做好牺牲准备,你们也应有这方面的准备,要坚强,不要哭。

        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电影院的大屏幕上,这封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政治教导员鲁成军写给孩子和妻子的家书让在场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这是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首映仪式的现场。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在危险动荡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军人履行使命守护和平。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多人次。

        “爸爸你不会挂了吧”

        电影《蓝色防线》为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亲历记录,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首次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群为国出征的中国军人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日常战斗生活,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

        电影中的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主体是从“杨根思部队”抽调组成,“杨根思部队”的前身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杨根思连”。1950年10月,该连入朝参战,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40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首映礼上,曾经亲历电影记录全过程的杨根思部队维和战士,鲁成军、刘健、付晓飞、姚道祥、陈秋岑、杜希林等,身穿维和部队制服亲临现场,这是部分战士自退伍后首度与老战友们重聚,与观众分享他们参与维和行动的初心和收获。

        “在机场送行时,孩子在我临出征前突然问我:‘爸爸你不会挂了(网络用语,意为牺牲)吧?’”鲁成军对记者说,“我摸了摸他的头,告诉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为国牺牲在所不辞。不过你放心,别小看你爸爸,我们的武器装备还是很强大的,一般不会挂。”

        “别把我受伤的事告诉我媳妇”

        在战乱频仍的南苏丹,中国维和部队担负着守卫难民营的任务,需要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在零上50摄氏度的天气中,军人们需要穿戴着60斤重的防弹衣和单兵装备,在营地四周岗亭轮流站岗。站岗时,总是热得头晕眼花,大汗淋漓。有战士开玩笑说,站一次岗,就像洗一回热水澡。站岗完毕,身上起热痱子,甚至晒伤都是家常便饭。

        2016年下半年,南苏丹局势急剧恶化。7月8日开始,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在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地附近持续交火。7月10日早上,步兵营决定派出一支分队,赶往难民营4号哨位执行警戒。听到消息,22岁的李磊和33岁的杨树朋自告奋勇,请求执行任务。

        李磊说,“我擅长修理,假如战车出现意外,我可以迅速把故障排除。”杨树朋说:“我战斗经验多,假如有敌人来袭,我能准确用炮弹还击。”原本当天他们不执勤。可由于他们百般坚持,领导还是同意了。谁知这一去,再回来时,便是马革裹尸。

        执勤时,一枚炮弹飞了过来,击中他们乘坐的战车。22岁的李磊,身体被弹片击中多处。当晚不治身亡。而杨树朋,则在最后一刻,还担忧着李磊的安危。他留下的最后两句话是——

        “救救我的兄弟,别把我受伤的事告诉我媳妇。”

        在给烈士亲属打电话说明情况时,鲁成军强作镇定。可当他要说“牺牲”两字时,情绪再也控制不住,硬生生把这两个字给吞了回去,按住听筒无声落泪。

        2016年12月23日,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胜利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返回国内。一年来,该营官兵先后在联合国框架内,完成9次长途巡逻、52次武装护卫和8次应急处突任务,并担负联合国营区内外巡逻、平民保护区安全警戒等职能,累计出动兵力18.6万人次,动用武器17.4万余件次。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谈及为什么大家都自愿参加维和行动,鲁成军表示,所有人的初衷就是为国出征、精忠报国。在和平时期,选择去南苏丹这样一个最危险的国家,去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才能真正检验出中国军人的精神。而当最终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后,大家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就是我们“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官兵靠得住,他们懂得报效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怕牺牲,勇于奉献。    

        离开前的最后一次巡逻中,维和战士们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我们的车刚进入难民营,小孩们就笑着跑过来,伸着大拇指对我们说:‘China good(中国真好)’。”

        大国担当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部维和专题型白皮书。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主任罗为少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潘庆华大校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胡凯红说,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政府发布了白皮书,全面回顾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来的历程,系统阐述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初心使命和政策主张,深入阐明中国军队为世界和平出征,是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力量。

        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

        “5年来,我们组建完成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先后派出25批7000多人次的支援保障力量,为60多个国家培训维和、扫雷等相关人员2800多人。”罗为说,中国军队派出由4架直升机组成的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对非盟提供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正在积极落实之中。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安排了23个项目1000多万美元用于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有2521名中国维和官兵在8个维和特派团和联合国总部执行维和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军队在参与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支援保障等维和行动任务中,用真情播撒希望、守护和平,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担当,赢得了联合国和驻在国人民的真诚赞誉。

        “中国本土无战事,中国军人有牺牲。”潘庆华说,3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维和军人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先后有16名中国军人为了人类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中国军队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任国强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11.19 杨俊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