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面对得失
唐太宗时期,有一名吏部官员,名叫卢承庆。唐太宗即位后,卢承庆被任命为秦州从军。他上奏河西军情,说得井井有条,很有见地,唐太宗听完之后暗自称奇,认为他善于辞令,便晋升他为考功员外郎。不久之后,由于他工作出色,又升至户部侍郎。
一次,唐太宗向他询问历朝户籍之事,卢承庆旁征博引,从夏商周,一直说到隋朝的人数增减,太宗听完之后再次对卢承庆表示了赞赏,不久又委任他兼任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的选用。
但卢承庆并不愿意接受这次的任命,他认为选官是尚书的事情,自己绝不能越俎代庖。太宗听了之后十分不满,对卢承庆说:“我相信你,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之后,卢承庆获得太宗赏识,历任雍州别驾、尚书左丞。
但对官位的连连攀升,卢承庆并没有表现出志满意得,还是像从前一样,认认真真处理公务,一点不敢大意马虎。
唐太宗驾崩之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因为遭人诬陷,卢承庆被贬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之后又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之后又转任洪州长史。卢承庆面对小人一系列的弹劾,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愤懑,他认为官员要为国效忠,不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官职都不应受到影响。
之后,卢承庆又被召回京城任职,手中权力与宰相无二。随后,又因御史台官员弹劾,再一次被贬为刺史。
如此反反复复、宦海沉浮,但无论是升迁还是被贬,卢承庆都未曾有过怨言,也不曾计较过自己的利益得失,他始终都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是在为国尽忠、为民服务。
正因为卢承庆生动彰显了在得失面前宠辱不惊的品格,他的事迹至今被传为佳话,“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学习时报》10.26 王杰)
“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本意
59岁那年,苏东坡被贬至广东惠州。此时的东坡,不仅健康严重下滑、经济陷入困顿,而且忧惧不堪。
正所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饱受政治迫害和身心之苦的东坡,暮春时节似乎尤为难熬。他的前程不再春光明媚,只能如日渐凋零的花儿,再也看不到生命的活力与朝气。即便望着冒出青杏的果树,也难以不对焦在那凋零的残红之上。褪去的残红与零落的柳絮,对应着政途失意。想到此,东坡的情绪瞬间跌入谷底。
但东坡之所以可贵,便在他总能在看似无转圜之处却又瞬间发现生命的曙光——在“枝上柳绵吹又少”后,笔锋突然一转,写下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取自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诗人感叹:我(屈原)何必苦苦恋着,非得被楚怀王重用不可?何处不能成为我这芳草施展的余地呢?言下之意,东坡被贬岭南又有何可悲?只要像过往一样用心,也能在岭南施展身手。
东坡是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劝慰自己,不再死心眼地盼着皇上垂怜,而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去为惠州百姓造福。
(《解放日报》11.3 周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