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送一顶假发给癌症患者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12日   02 版)

        10月7日,是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丁子龙蓄长发的第488天。19时许,丁子龙走进学校附近的一间理发店,脱去帽子,摘下束发带,一头及肩长发散落。“剪下30厘米。”他对理发师小黄说。

        男生养长发的本就不多,有5年从业经历的理发师小黄也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精准的剪发要求。细问之下,丁子龙的要求不止尺寸,不仅先要把头发清洗干净,还要把这个长度的头发悉数保留。因为,这束头发即将捐赠给因化疗而脱发的癌症患者,让他们能有一顶精致的假发。第二天一早,丁子龙将头发包装好寄出,成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公益组织“青丝行动”的第17550位捐发者。

        “青丝行动”的捐发人之一黄奕民对这个公益活动有更深的感受。2017年底,黄奕民的母亲查出癌症,开始化疗后的一个中午,母亲觉得头皮发痒,就拿起木梳梳头,可这一梳,大片大片的头发顺着木梳滑落,没几下就露出了头皮,头发也在那几分钟里掉完了。自此,母亲外出活动的次数少了。“相比于呕吐感和没食欲,掉头发对病人和亲属的打击更剧烈。”黄奕民说。

        2018年11月底,处理完母亲的后事,黄奕民决定蓄发,他说:“头发意义是双重的,对病人是生机,对家属是希望。”

        发型,犹如服饰,既有审美意义,也有身份认同。上海肿瘤医院附近有些廉价的小旅馆,每个床位每天的价格在100元上下。化疗的病人可以睡大通铺,可以吃粗茶淡饭,但一定要来找一顶假发。他们渴望被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但不少有癌症病人的家庭早已囊中羞涩,一顶假发遥不可及。

        浙江丽水市民吴宾利的妻子于去年5月确诊中早期癌症,紧接着就是化疗、脱发,几个月就花去了数万元。吴宾利在了解到“青丝行动”后,为自己的妻子申领了一顶假发。那是一顶栗色假发,长约20厘米。妻子迫不及待地把头发套在了头上,跑到镜子前左看右看。

        “精神了。你和之前一样好看。”吴宾利对妻子说。从此,只要出门,妻子都会戴着这顶假发。

        (《解放日报》11.8 郑子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