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6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全球第四大致残性疾病。
尽管骨关节炎被视为“老年病”,但骨关节炎起病于青年时代,关节不适等症状的早期发生集中在中年阶段。
骨关节炎的致病原因多样,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外,职业影响和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骨关节炎的重要诱因,关节外伤、关节过度使用、过度或不足的运动、久站或久坐的工作习惯,都易诱发骨关节炎。其中膝骨关节不适最为常见,颈椎和腰椎紧随其后。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常伴有关节疼痛、酸胀、骨摩擦音、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不仅严重妨碍了患者正常生活,还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作为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进展相对缓慢,其危害不会给患者带来突发、致命的影响,极具隐匿性,更易被患者忽视。
数据显示,近九成骨关节炎患者缺乏对关节炎相关知识的了解,往往在发病时并未意识到是“疾病”,导致错过最早治疗时机,也不知道疾病可发展致残。此外,患者即便就医,诊疗态度也不够积极,治疗依从性不强,认为这是“衰老”的自然现象,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以减少关节不适。
多数中重度患者拖延到病情较重时才开始寻找干预措施,且优先考虑运动、按摩等基础性治疗,对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认知度不高。实际上,骨关节炎这一慢性疾病管理重点在于早诊早治,及早干预,采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这种循序渐进的阶梯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在保持适当的体重、调整生活方式之外,科学的运动治疗是骨关节炎全程疾病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疼痛症状明显的,可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疼痛;关节肿胀,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可酌情予以关节腔内注射少量激素以缓解症状,1年内不得超过4次。此外,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可作为背景治疗长期使用,缓解疼痛,修复软骨,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