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亿万农民吃上土地权利“定心丸”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12日   01 版)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完成15亿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为2亿农户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办证率超过96%。确实权、颁“铁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在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推进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形成农村土地资源“一张图”,实现“以图管地”,为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惠农政策落实、保险定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同时,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

        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农村破冰,始于土地承包,当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2023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大批到期,做好第二轮土地延期承包工作,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计和未来,和国家的米袋子、农民的钱袋子直接相关,也关系到天量的农村土地的价值走向和合法流转。

        过去,农村集体土地的分配、使用(包括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权),与经济组织集体当中的“身份权”高度挂钩,有村集体的“身份”才能享有土地权利,这成为土地改革的起点公平,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土地权利和身份高度捆绑,就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农民取得城市户口如何继承宅基地?再比如,农村家庭有婚丧嫁娶而出现人口变化,如果承包权和人口挂钩,那么势必让这样的财产权利处于不稳定状态,难以充分保障其财产权性质。

        所以,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其中明确,在土地承包期满之后再延期30年;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地打乱重分,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不断赋予其更加完善的权能”。

        明确承包地的物权、财产权,弱化土地的“身份”意味,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土地的价值,让土地更值钱,让土地权利更稳定。

        (《光明日报》、上观新闻11.2、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