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07日 星期六

    郭兰英演唱生涯幕后的故事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07日   05 版)

        家门口的那条河

        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少于美韩联军的伤亡,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获悉上甘岭战役的捷报,指示以电影的形式呈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气魄,长春电影制片厂沙蒙接受了任务。

        郭兰英的老战友、好朋友乔羽接到了为电影《上甘岭》写歌词的任务。乔羽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你知道当时这个片子是什么派头吗?叫重点中的重点。你知道当时逼人逼到什么地步吗?我去长影的时候,电影已经拍完了,没有选外景地,就在长影的院子里搭了一个,整个摄制组在那里停工待料,就是这一段出现这个歌的地方没有拍,出现了歌以后再拍。

        导演沙蒙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导演。他说,我们现在每天什么事都不干,闲到这里,一天需要花掉4000块钱。……沙蒙每天上午都到我住的那个屋子里去一次,什么话也不说,坐一会儿就走了。十几天来,就是什么也写不出来。

        实在没办法,后来想起来,我是北方黄河边上的人,在这之前我没有渡过长江,没见过水稻在地里长是什么样。为了完成任务,我第一次见到长江,简直把我惊讶坏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是最大的水了,它比黄河大多了。“风吹稻花香两岸”,南北两岸水稻的味道与高粱玉米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大概几分钟我就写成了。我写歌有一个习惯,想用第一人称,这两句看不出来,赶紧拉回来:我家就在岸上住,才能说听惯了什么看惯了什么,因为我家就在这里嘛。

        第二天,沙蒙还是笑嘻嘻地来了。我说:“沙蒙同志,给你看看这个。”沙蒙拿着稿子,看着,一声不吭。半个小时后,沙蒙一拍腿:“就它了。”走了。过了一天,沙蒙又来了,说:“你写的长江,为什么不说‘万里长江波浪宽’?”我愣了,也看了有半个小时。最后,我说:“沙蒙同志,还是‘一条大河’吧。”他说:“为什么呢?”

        我说:“不管你在哪里住,家门口总有一条河吧?一个小孩,看见一条小河,他也觉得是一条大河。他只要一想起这条大河就能和他一生的经历联系起来,因此还是‘一条大河’为好,不具体说是长江还是黄河。”沙蒙又拍了一下大腿:“就它了!”

        郭兰英一唱就成了

        沙蒙找了很多歌手演唱,结果都不满意。乔羽说:他找过很多人唱呢,都觉得唱得不够理想。我说:“你叫郭兰英唱不就完了嘛?”郭兰英来一唱就成了。为什么呢?郭兰英是最大的歌唱艺术家,已经大名鼎鼎了。在那个时代就她呀,女一号。数她唱得好。哪里还有比她唱得更好的呀?她生得也好,又会唱,她处理歌都处理得很好。没有比她唱得更好的了。我跟郭兰英很熟悉了,我说:“请你给唱个歌。”她说:“好吧。”简单之极,都是老熟人,郭兰英更是熟人。录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沙蒙来了一个班子,一下就成,都是大艺术家嘛。

        乔羽、刘炽、郭兰英合作完成的《我的祖国》随着电影《上甘岭》传遍中国大江南北。因为歌曲大气而抒情,亲切而温暖,仿佛成了“第二国歌”感染着华夏儿女,一直传唱至今。

        都是汾河的女儿

        1947年1月12日,在郭兰英家乡发生了一件事情。只比郭兰英小3岁的少女刘胡兰不屈服阎锡山国民党军队的淫威,在观音庙前的铡刀上牺牲了,年仅15岁。转战陕北的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八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从郭兰英的家乡平遥香乐村,顺着汾河北上20里,就是文水县的云周西村。郭兰英和刘胡兰是一个河边上长大的女孩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历时两年多时间。1953年,“中央实验歌剧院”成立,这是新中国最大的歌剧院。由于“洋派”和“土派”争论不休,不仅把“实验”两个字加在剧院名字当中,而且还将“土”“洋”两伙人分为两组,各自寻求出路。这一举措,意味着“中国歌剧”还处在摸索阶段。

        方晓天是1954年版歌剧《刘胡兰》的主演之一,是以西洋乐队和西洋唱法开始准备并排练的。歌剧《刘胡兰》在1948年就由战斗剧社搬上了舞台,不过舞台效果较差,但由于题材本身宣传教育意义大,于是中央实验歌剧院重新进行创作,于村、海啸、卢肃等编剧,陈紫、茅沅、葛光锐作曲。郭兰英又一次和创作团队回到了山西体验生活。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演出效果上,郭兰英的“土派”演唱更加突出了剧中英雄人物刘胡兰。方晓天说:“我和郭兰英同样演出《刘胡兰》,可是令人感受的味道不一样,郭兰英不但掌握了民族的唱法,而且运用西洋的声乐技巧,丰富了原有的基础。她的嗓音响亮,圆润而丰满,不但能够持久,而且善于控制。我在这方面要比她差一些,因为我自小没有受过严格的锻炼。”

        郭兰英和刘胡兰一样,从小在汾河边长大。自己的团演《刘胡兰》,怎么可以没有郭兰英?郭兰英比别的演员对刘胡兰都更有亲切感。在演唱处理上,她深深懂得,刘胡兰是山西英雄,比自己年轻,革命觉悟比自己高。和愤怒的喜儿与多情的小芹比,刘胡兰是很朴实的、严肃的。演唱要把字咬住,一个字一个字说清楚,声音整个贯通说出来。

        刻苦酝酿成功上演,《刘胡兰》成为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之后郭兰英歌剧表演的又一个里程碑。

        (《北京青年报》10.28 刘红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