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解救远古生物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05日   08 版)

        丁今朝在西藏札达盆地进行野外考察。

        海洋,浩瀚深邃,悠远神秘。人类自诞生起,就开始了对海洋世界的探索。无垠的蔚蓝色深处,隐藏着无数谜团,这其中,“海怪”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人们。

        2亿多年前,我国西南地区曾是各种“海怪”的家园,那里曾生活着地球上第一批海生爬行动物。经过千万年日月轮回,地质变化,“海怪”们的遗骸被封存于莽莽群山之间,形成化石。如今重见天日的化石中,“海怪”的庞大身躯支离破碎,几乎与岩石融为一体……

        有这样一群人,先于科研人员接触化石,用一双巧手,日复一日,精细修理,将远古生物从岩石中“解救”出来,还原它们的身体结构……为一个个惊世的科研发现打下基础。

        丁今朝,便是其中之一。修理“海怪”的化石,是这位中科院古脊椎所化石修理师主攻的领域。二十余年光阴,很多经他修理的化石成为经典杰作,闻名学界。在他看来,用双手“对话”远古生物,让埋藏于坚硬岩石中的海怪们重现天日,一生只做这一件事,足矣。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一座小院里,几间厂房坐落其间。这里是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工作站,里面收藏着大大小小各种门类的化石标本。

        戴上口罩、打开显微镜、拿起雕刻笔,笔尖飞速转动,发出“滋滋”声……在一间修复室内,聚光灯下,丁今朝定气凝神,熟练地操作着。操作台上,一块深灰色的石灰岩里,与岩石颜色相近的骨骼显露出来。

        “所谓‘修理’,就是将生物化石从其围岩中充分暴露出来的过程。”丁今朝的手停留在化石上,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对话,他轻轻拂去打磨掉的岩石碎末,认真地说道,“合格的化石修理,是一项犹如显微外科手术般精细的工作。”手中的气动雕刻笔,相当于“手术刀”,通过调节风量的大小,将包裹在化石外面的围岩打掉。由于岩石坚硬、化石和围岩反差很小,石灰岩中脊椎动物化石修理是世界古生物学界公认的技术性难题。丁今朝却能用普通的工具,完成精准度要求极高的“手术”。

        “拿到一件化石,首先要了解它的产地、地层,大概属于什么类别,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清楚把握这个化石的准确信息。”丁今朝说,摸清化石中生物的身体结构,是修理工作的第一步,一定不能忽视,“整体的框架心里有数了,修理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正式修理时,从生物骨骼裸露出来的地方入手,如果整体都被岩石包裹,就从腿部或骨骼比较突出的地方开始,一点点延伸下来。

        丁今朝笑着捧起一块即将完工的海生动物化石,细细解释道:“现在这块化石清晰地呈现出头骨、脊椎及肢骨等,几乎都是完整的,可是我们刚拿到它的时候,这些细节都是看不见的,只能在外表的岩石上大致看出骨骼的突起,我们就根据这些突起的部位,判断生物具体的身体结构。”他进一步解释,例如一条单独的较长的“突起”,一般来说不是脖子就是尾巴,“对生物结构更了解一些的话,就会知道,脖子肯定要粗壮一些,尾巴要扁、细一些……”

        1997年冬,刚刚高中毕业的丁今朝离开四川老家,来到北京,经熟人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跟着师傅王海军学习装架、标本复原、模型制作。“当时对这份工作根本没有概念,人家只是说要能坐得住、有耐心,我觉得自己可以试一试,就来了。”丁今朝回忆道。

        化石修理,第一步先从“认骨头”开始。刚到古脊椎所的几个月里,师傅每天都会拿来各种各样的化石骨骼,让丁今朝用手去触摸、感受。这些骨头来自生物身体的不同部位,最开始,师傅给他的骨头比较完整,还相对好认,等他慢慢熟悉了生物的结构,师傅就会时不时出点儿难题,给他一些更残破的骨头,让他分清每段骨头都来自什么部位……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触摸,手中的感觉化作记忆,深深烙印脑海中。“到最后,随便拿起任意一段残缺的骨头,就要立马反应出这段骨头是哪一位置的,整块骨头大概有多长。”丁今朝说,“摸骨”累积的经验,被他一直沿用在每一次实际操作中,只要看到某种生物结构中的某一段骨头,就能“脑补”出这段骨头长什么样,甚至生物的整个身子长什么样、大概多长,“如此,生物结构的概念就清晰了。甚至对之后的化石修理和野外采集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后的三年间,丁今朝不断在实践中磨炼着自己的技术。他曾先后参与国内多家博物馆等馆藏机构恐龙化石的修复、装架及模型制作;其间还为古脊椎所内多个课题组修复大量恐龙化石,其中最著名者如热河生物群中的意外北票龙、辽西鹦鹉嘴龙等。

        在丁今朝的办公室里、标本库房周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不同类型、不同保存状态的化石。这些,都是他最珍爱的宝贝。

        自2000年起,丁今朝加入贵州课题组,主要从事云南、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修理。“运用专业修理工具,把埋藏于坚硬石灰岩中的两亿多年前的‘海怪’们‘解救’出来,让它们重现天日。”这是丁今朝最热爱的事情。近二十年来,他先后修理出东方恐头龙、萨斯特鱼龙、混形黔鳄、李氏云贵龙、半甲齿龟、奇异滤齿龙等闻名学界的珍贵标本,发表于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成为了学术经典。

        (《北京日报》10.15 李祺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