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昭示了党的前途和希望
1940年3月,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率团抵达重庆,考察抗战。蒋介石为讨好陈嘉庚先生,专门拨出8万元经费作为接待之用,两月之间,轮流宴请,奢华无度,引起陈嘉庚先生的极大反感。当陈先生得知自己下榻的、富丽堂皇的宾馆为孔祥熙的私人会所时,对国民党的贪污腐败更是惊愕不已。1940年5月底,陈嘉庚先生一行抵达延安。毛泽东同志设家宴款待,饭菜简单,气氛融洽,相谈甚欢。短暂的延安之行,令陈嘉庚先生深受触动,感慨万千,并做出历史性的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原题:《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
(宣讲家网 赵书昭)
历史上有哪些治国良制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优良制度,这些优良制度作为一种传统制度基因对于后世具有十分重大的启迪作用。
夏商周时期,我国即建立了分封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建立了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三公九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此外,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完整配套的土地制度、经济制度,如:井田制、贡赋制、编户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法等。
在选贤举能上,中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创立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一系列成体系化的选拔用人制度,为后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军事制度的建设方面,中国也十分用心完善,先后建立了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专用军事制度。这些制度,有的甚至领先于世界近千年。
(原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传统制度文化渊源与创新表达》)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田鹏颖)
西安事变的策应地在甘肃平凉
1936年秋,正当红军三大主力汇聚静会地区之际,蒋介石急调国民党部队16个师23个旅,布防陕甘宁三省区堵截红军,这实际上是把平凉作为拦截红军北上会师、阻挡红军进入陕甘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在张学良接受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主张和“逼蒋抗日”的策略后,这个前哨阵地成为了东北军与红军就近联系的重要据点之一。张学良将其主力部队布防平凉、固原一带,整修扩建机场,调运武器物资,有意把平凉建成东北军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期间,张学良多次在平凉秘密召开东北军高级将领会议,商议劝谏、兵谏事宜和应对措施。当西安事变枪声响起时,平凉城区同一时间全部戒严,驻兰州东北军迅速占领国民政府驻兰州绥靖公署及各要害部门,以策应西安事变,为促成西安事变、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人民网 郭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