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教化的重要渠道。“家国一体”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使得家庭在人的道德养成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用人理念,则使得传统中国家庭与社会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家庭成了践行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场域。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家庭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蔚为大观的传统家教,正是促成社会道德教化深入家庭的重要方式。
古人传承的家训,主要是长辈对晚辈、同辈之间、夫妻之间、亲属之间的亲自教诲和直接训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通过各种通俗化的解说,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的教诲。古人还提倡遵行家礼,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的点滴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客观上,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则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此外,古人强调教家如治国,当宽猛相济,故注重制定家规,而家规多是对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的硬性规制,虽然是家庭的自觉主动,但实际则是社会道德教化在家庭范围内的遵行。换言之,家训、家礼、家规三者共同作用,促进了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使家庭在社会道德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管理的有益补充。历史上,家庭还起着助益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从流传下来的古代家法族规可以看出,虽然家法族规施教的范围在家庭或家族之内,但所提倡或规禁之行为亦多为国法所支持或所禁止。
(原题:《深刻理解家庭在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光明网 王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