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教育也有保守的一面

    《 文摘报 》( 2020年10月27日   06 版)

      早在四十多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教育既有培育人才的作用,又有压抑人才的副作用。

      教育的保守性,主要表现在它追求标准化、程序化、形式化、统一化,并且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从而使它陷入陈陈相因的保守境地。目前,世界高等教育体制基本上是在18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近三百年来从没有变革过。可是,我国很少有人认识到教育的保守性,似乎是司空见惯了。

      对此,美国✕大奖创立人、奇点大学执行主席彼得·戴曼迪斯批评说:“标准化是教育的原则,同一性是教育预期的结果。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材,并且必须参加同样的考试,教学效果也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评估。学校以工厂为模仿的对象,每一天都被均分为若干时间段,每段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都以敲钟为号。”当代大学僵化到如此程度,难怪有人惊呼20世纪科学天才已经绝灭了,也不再像天才辈出的17世纪那样,全才式的科学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当今,世界危机四伏,环境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资源日益匮乏,各种灾害频仍。如黒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培育出最有智慧的科学家和颠覆传统理理论的的“哥白尼式”的发明家,实现自我救赎。

      为此,必须改革束缚人才的僵化教育制度。就我国而言,教育改革有两条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虽然这是最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尚不具备这种条件;二是自下而上的改革,以民间和个体的力量为主,倒逼大的教育体制改革。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淡化了专业,摆脱了课堂的束缚,普遍采用自学方法进行学习,那么就会对僵化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相信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径。

      (《南方周末》10.22 刘道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