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发起的城市“人才争夺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多个城市出台户籍、住房、教育、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人才前往定居。
根据人口红利的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
第一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口低抚养比导致的高储蓄率,第二次人口红利则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000年的42.8%和12.5%提升至2019年的89.5%、51.6%。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3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5亿。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在这一大背景下,不论是传统工业城市还是新兴产业城市,吸纳优质人力资源都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光明日报》10.22 杨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