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一段“搞钱”录音,引发热议。这段由原武汉远成集团法定代表人叶思提供的录音中,时任湖南省慈利县鲤鱼桥派出所所长刘某表示,“开始我的初衷是搞个千把万两千万就行了”。“实际上我办这个案子的初衷就是想搞点钱的。”“所以谈钱是最好摆平的,当然我的胃口也不大,是吧?”
面对汹汹舆论,涉事者刘某回应,录音里的“搞钱”指的是上缴违法所得的“罚金”,“我现在已经被免职了,但不是因为这个事情”。
不论真相究竟为何,这番充满江湖气的“搞钱”言论听来都令人难以心安。原因在于,作为曾经的派出所所长、一线办案人员,怎么能张口闭口就向企业提“钱”,还动辄一口一个“摆平”“胃口”?也难怪湖南省张家界市公安局很快发布通报,称联合调查组正在开展调查,一经查实,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这一“录音门”事件之所以很快引发关注,一方面缘于该录音内容的“劲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或许切中某些现实。在过去,有地方的办案机关被曝光疑似存在“潜规则”,甚至有违规办案、借机索贿、“纸面服刑”等情况。而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一旦遭遇不公、利益受损,法律与公义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都走到了“最后防线”的跟前,却猛然发现竟有执法者“张牙舞爪”、知法犯法,那么,对于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将难以弥补。毕竟,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倘若程序正义都有“幺蛾子”,实体和结果的正义将难以触摸。
(北京日报客户端 10.13 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