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行动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到明年年初,全球与航空业相关的近4600万个岗位可能会被削减。各航司纷纷启动开源节流的多种措施力图自救。
国外:借副业创收
泰国航空公司近日宣布拓展街头卖早餐油条业务。据当地媒体报道,泰国航空推出的早餐油条包括三个泰式油条和一份紫色土豆蘸酱,价格为50泰铢(约合人民币10.8元),油条业务每月能带来约100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16万元)的销售额,泰国航空还打算让更多伙伴加盟售卖油条。
继新加坡航空、全日空航空、文莱皇家航空等之后,澳洲航空成为最新一家推出无目的地航班的航空公司。顾客购票后,可以乘飞机“飞往”全球多个目的地,甚至在机场和飞机上享受异国他乡的主题度假体验,体验“伪出国”场景,然后返回原地降落。疫情暴发后,很多人怀念以往自由出境的场景。而航空公司的飞机为了保持正常运行,一般每三天要飞出去一次。“伪出国”航班满足了乘客的个性化需求。
澳洲航空此前还出售了一些售价25美元的护理包,包括商务舱睡衣和零食等,并表示希望通过出售多余的库存,筹集急需的现金。
国内:“随心飞”刺激旅客出行
疫情期间,货运需求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客改货”成为全球航司的自救新举措。
此外,国内航空公司也迈出了自救新路。以航空餐为服务特色的川航和厦航推出了外卖业务,承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配餐。春秋航空、深圳航空、吉祥航空、山东航空、南方航空等航司的工作人员陆续走进直播间带货。不只是售卖机票,南航推出的模拟机体验券、飞机模型等销售火爆。
为锁定远期旅客,刺激国内旅客出行,6月,东方航空推出“周末随心飞”产品,随后,引来各家航司竞相追随,推出新产品。据东航介绍,国庆8天长假中,东航部分热门航班“随心飞”旅客占比达80%以上。东航国内航班总班次同比去年增长15.08%。
全球航空公司的“花式”自救带来的效应远不止财报变好。在民航业内人士看来,通过自救举措,航司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旅客的特定需求,更好地促进航司管理运营精细化,还能细化产品定位,开拓更多机票以外的收入来源。
(《北京日报》10.14 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