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夺冠》里的女排精神

    《 文摘报 》( 2020年10月01日   01 版)

        《中国女排》历经一番波折之后,终于改名《夺冠》上映。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巅,《夺冠》的故事跨越35年,再现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导演陈可辛说自己是拿出了女排精神去拍女排故事的:“这是一部带着使命感的电影。”

        1978年,16岁的陈可辛在曼谷看亚运会,那一次的排球比赛恰好也是郎平的第一次国际比赛。“我绝对不是一个体育迷,也不是一个排球迷,但当时我是在场边看她打排球,没想到几十年后我竟然有机会拍这个戏。”

        除了巩俐、黄渤、吴刚这样的重量级演员加盟,《夺冠》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它请来演女排健将的演员,也都是女排运动员本身。80年代的老女排,是从各个省队、校队的排球运动员里挑选出来的十几位素人,而新时代的女排,就更是现役国家队国手本人,饰演青年郎平的,是郎平的女儿白浪。

        陈可辛认为,拍摄最大的关键词,就是一个“难”字。“从头到尾,从没拍到拍,到拍完,到上映,就是难。2017年底,我接到体育局跟电影局的邀请,叫我去拍中国女排。我非常忐忑,一直怀疑我能不能够胜任?能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几次觉得我应该逃,应该躲,但是最后还是用了中国女排的郎导一直说的——女排精神是什么,它不是一定赢,但是明知道自己输,都会一分一分赢回来。”

        剧组里每个人都拿出女排精神来拍《夺冠》,连布景也不例外——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剧组搭建了一个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我们把地板一块块从福建漳州搬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

        女排精神是什么?80年代是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一个团队站出来就像一个人。如今仍然需要艰苦奋斗,但更加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对排球运动的爱。从集体到个人,从女排胜利对全国人民都特别重要,到输赢不再是国际赛事的唯一关注点,从“我们那么想赢”,到“享受运动打出自己”,40年,女排精神不变。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9.27阿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