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家庭群里辟谣,委婉些更好

    《 文摘报 》( 2020年10月01日   04 版)

        “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类似的谣言,是不是常出现在你的微信家庭群?很多年轻网友表示,长辈们的分享,让家庭群已经成为谣言重灾区。

        中老年人群容易成为谣言受害者

        中老年人群既是谣言传播的主力军,也是受害者。曾有一位86岁的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因听信洋葱泡红酒可以治病的谣言而停止用药,导致脑中风发作。为保护家里老人不受谣言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中老年人信谣传谣的心理。

        首先,受教育因素影响,中老年人群谣言鉴别能力弱、更迷信权威。

        一代人特有的认知特点,让中老年人易被谣言俘获,比如“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配上几个生动详细的图文故事,再加上“某某权威专家说”。老一辈人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也比较少,让他们从极具迷惑性的信息里科学论证、鉴别真伪,难度比较大。

        其次,中老年人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让他们对谣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人到晚年必然要面对衰老和疾病,因此对死亡的恐惧体验更直接更深刻。中老年群体对类似“花生芽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等事关生死的信息更敏感。很多谣言制造者正是利用中老年人的死亡恐惧心理,诱导他们信谣传谣。

        最后,中老年人群的利他心理,让他们乐于分享转发谣言。

        很多中老年人表示,转发的初心是为了家人好。比如“味精高温致癌,为了家人必须转!转一次就是救人一命!”,便是利用了中老年人关心家人的利他心理。家庭群里的谣言贴,是长辈表达关心和建立情感联结的一种方式。心理学家指出,人到老年期,会通过社会互动和为他人作贡献等方式来应对衰老和死亡危机。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以此来缓解“老了不被人需要”的角色失落感。

        别用粗暴的方式辟谣

        很多年轻人辟谣的方式较简单粗暴,譬如“都辟谣了,别再发这些”。这样辟谣不仅最无效,还最容易被踢出群,原因有二:

        第一,伤家人自尊。本来长辈会用微信转发文章还蛮有优越感的,一句“都辟谣了”,便否定了他们。且在那么多人的家庭群里,让长辈很没面子。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宁可坚信谣言也不要了解真相。

        第二,引发家人的认知冲突。家人原本信以为真,你一辟谣,让他们内心不安起来:如果是谣言,那转发岂不是会害了别人?是信自己的经验还是信年轻人的一句话?为了消除紧张恢复平衡,人们或极力否认新认知,或论证新认知的正确性接受新认知。对家人而言,了解真相显然更困难,不如继续信谣更心安。

        所以,辟谣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比如,要照顾长辈的自尊,辟谣私聊;注意语气态度,先共情,感谢家人的关心,然后再用委婉的语气去质疑,比如“真的吗?好恐怖!我好像在哪看到的不是这样的”,然后给出你详尽真实的辟谣依据。当你照顾家人面子,建立起情感联结,这时再去辟谣,他们更容易接受。

        (《保健时报》9.24 杨剑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