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起源于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一世纪,由于发动起义反抗罗马帝国,被驱赶出故乡,流散到四方。从那时候起,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他们在外漂泊了差不多有两千年。
绝大多数犹太人流散在东欧、中东、地中海区域,也有一部分犹太人继续向更遥远的中国迁移。公元998年10月,一批犹太人乘坐阿拉伯人的商船来到中国,再经泉州、扬州,抵达了都城开封。
宋朝是个开放、包容的王朝,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等异域人士不但没有受到歧视,经商畅通无阻,还能入朝做官,犹太人自然也不会例外。由于经营有方,犹太人开始置办房产,在开封和顺区的一条街上形成自己的社区,生活颇为富足。开封人称犹太人为“一赐乐业”人,这是宋人对“以色列”的音译。
为了获得宋朝官方的认可,犹太人学习其他外族,通过礼部觐见宋真宗,希望能够永居开封。公元1008年,宋真宗下诏,“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并保留自己的习俗。公元1127年,宋徽宗下旨拔银一百两,帮助他们建立犹太会堂。可惜的是,没等这座会堂建立起来,来自北方的女真人已经兵临城下,攻破开封。
开封的犹太社区刚刚兴起,人口数量仅过五百,便又不得不面临一个全新的“金”王朝。由于“金”“元”两朝缺乏金融理财方面的人才,犹太人的地位反而得到了提高。
金朝皇帝完颜亮打算效仿北宋发行纸币“交子”,可宋朝的制币官员全部南逃,有大臣提议让犹太人来完成这一工作,犹太人只用几天的时间便设计出了金朝版的“交子”。此外,他们还建议金朝成立专门的纸币管理机构“行人”,可以看作是银行的雏形。1163年,为了奖励犹太人的贡献,金朝拨款在开封的教经胡同建起第一座犹太会堂。
犹太社区的真正鼎盛期是在明朝,发展到500多户,超过5000人。他们给自己取了汉姓,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开始接受儒家思想,还与中国人通婚。在世界其他地方,犹太人坚持使用本民族的希伯莱语言和文字,这种情况在中国发生了变化。从宋到明的数百年时间,开封犹太人在与中国人的长期共同生活中,慢慢学会了汉语。
到了晚清,开封犹太人的首领赵金城已经不认识希伯莱文,他们仍然保留着祖先的经文和家谱,但没有人再聚会做礼拜。
1854年黄河泛滥,开封犹太会堂被夷为平地,宗教仪式完全停止,整个犹太社区彻底解体,残存的一些文物被外国传教士抢购一空。犹太会堂的旧址后来被卖掉,变成了现在的开封中医院。
至此,开封犹太人社区从公元998年始建,至20世纪初消散,走完了将近一千年的历程,最终完全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目前,开封犹太人后裔大概有两百人左右,一些人仍在努力拾回祖先的记忆,但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国人,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根而已。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