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推动了市场化导向的体制转型,这体现为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经济状态转向全面开放格局。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举世罕见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市场化转型在策略上具有独特性,它不是在所有领域齐头并进推进改革,而是存在着渐进式特征,“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种渐进式体制转型的形象表达。
这种特征也使我国经济具有显著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这是因为市场化转型极大地扩展了微观主体的发展空间,使我国在1978年之后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微观主体。《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法人单位数达到1809.9万个,其中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达到1620.4万个。这些微观主体分布于不同的地区、产业和部门,并为获得利润而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微观主体使冲击具有“结构”特征,避免某种冲击对所有领域产生系统影响。即使发生某种冲击,微观主体会依据市场信号调整经营行为和要素组合方式,并依靠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来摆脱困境。
此外,渐进式的市场化转型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控性、稳定性,它避免了社会秩序的剧烈震荡,为经济波动之后的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条件。更值得强调的是,渐进式市场化转型也使我国可以通过连续的体制改革,在不同时期获得前后继承的增长动能。显然,渐进式市场化转型使我国发展具有风险的分散特征、创新的激励特征以及转型进程的逐步深入特征,这也使得我国经济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
(《人民论坛》2020年7月下 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