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蝗虫在世界多个地区毁灭庄稼,眼下科学家正在发现这种害虫为什么会形成破坏性的集群。是什么促使蝗虫从独居变成“群集”?一项研究结果揭示,秘密在于信息素。
信息素几乎就像一种无法抗拒的香料,当蝗虫发现身边哪怕只有少量同类时,也会释放这种化合物。这种化学物质会吸引其他蝗虫加入集群,而且也开始释放这种气味,从而形成一个反馈回路,导致巨大蝗虫群的出现。这项发现提供了几种可能性,包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使蝗虫没有探测聚集信息素的受体,或者把信息素变成武器来吸引和捕捉蝗虫。
这项研究是在数量创纪录的蝗虫在东非吞噬庄稼并威胁巴基斯坦粮食供应之际进行的。研究重点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蝗虫品种——飞蝗,并对这种昆虫产生的几种化合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其中一种化合物——4-甲氧基苯乙烯(即4VA)——似乎吸引蝗虫,而且聚在一起的蝗虫越多,它们释放的4VA就越多。
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把4只孤蝗放在一个笼子里,他们就开始释放4VA。研究人员随后研究了蝗虫是如何闻到这种气味的,并分离出了蝗虫触须上负责探测这种聚集信息素的部分。
从那里,他们发现了探测过程所需的基因,并培育出缺乏Or35这一关键基因的转基因蝗虫。与野生蝗虫相比,突变蝗虫失去了对4VA的吸引力。
这些发现为对付这种贪吃的害虫开辟了几种可能性,包括利用基因改造技术或跟踪4VA的产生来预测蝗虫群可能在哪里形成。
(参考消息网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