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

    从贝鲁特大爆炸看黎巴嫩治理悲剧

    《 文摘报 》( 2020年08月13日   03 版)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震惊世界的大爆炸。这凸显了黎巴嫩最大的政治痼疾,即治理失败。

        贝鲁特港口硝酸铵炸药仓库爆炸截止当地时间8月11日,已造成超过220人死亡,数十人失踪,7000多人受伤,约30万人流离失所,大量公用建筑、设施和民居被摧毁。爆炸使贝鲁特港进出口核心枢纽的功能瘫痪,黎巴嫩全年经济增长将受严重波及,有估计称财政缩水幅度将达10%……

        这场悲剧是官僚主义和管理失序共同酿造的人祸。2750公斤的硝酸铵炸药,原本从格鲁吉亚运往莫桑比克,却被黎巴嫩当局依规扣留并滞留贝鲁特港仓储区。2014年至今,相关案子一拖再拖,这颗巨型“不定时炸弹”也一直静卧在首都核心地带。安全部门三次警示风险并提出排解建议,均无人拍板。继续深究,这场惨剧是政府部门涣散、治理失败和社会无序所致。

        黎巴嫩,不仅是希腊神话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家乡,还贡献了世界文学和思想巨匠纪伯伦。这个脱胎于奥斯曼帝国废墟的共和国,形成依据教派分权的政治体制并被冠以“黎巴嫩模式”——基督教派担任国家元首并与德鲁兹人分享兵权,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分别控制行政和立法,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复杂而独特的基因及世俗化多元制衡,一度使黎巴嫩成为中东稳定繁荣的典范,金融、传媒、娱乐、贸易和旅游都曾十分发达,贝鲁特坐拥“东方巴黎”桂冠。

        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初,被逐出约旦而进入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武装,连同此前客居的数十万难民同胞,打破敏感而脆弱的人口平衡,这个参与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小国,渐渐成为武装抵抗以色列的前沿。总体处于人口弱势的基督教派与本国穆斯林摩擦增加,与巴勒斯坦武装更加不和并最终与以色列结成利益联盟。黎巴嫩内外矛盾更无法调和,终于在1975年爆发长达16年的内战。

        内战不仅重创了黎巴嫩,也使贝鲁特堕落为“暗杀之都”“绑架之都”“东方废都”。内战打开了黎巴嫩由治转乱的潘多拉魔盒,还孕育出伊朗代理武装真主党。而以色列对真主党的加倍报复和集体惩罚又给黎巴嫩带来灾难性后果。

        黎巴嫩不仅多次遭到“伊斯兰国”武装复仇袭击,还成为伊朗与沙特乃至美国争夺的新战场。内外交困中,黎巴嫩近年多次爆发政治危机,包括无法如期选出总统,联合政府动荡不定,民生危机日益严峻,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此次大爆炸灾难问责程序已启动,但是,黎巴嫩长达半世纪的治理失败之锅,又该由谁来背?

        (《北京青年报》、海外网 8.10、11 马晓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